我對於班上孩子的體能要求,有近乎偏執的堅持,不輕易妥協到了可以稱為頑固的程度。
五年前,我因為過度肥胖而心臟病發,差點付出了生命為代價,才讓我痛定思痛,決定透過運動與均衡飲食來找回健康的自己。
在得到重生之後,我把對跑步的執念帶入我的班級經營理念中,成為帶孩子的中心思想。我多麼希望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可以讓我班上的孩子們都足夠的強大。未來還有種種嚴酷而長期的各種考驗,他們必須有健康的生理、無畏的心理才足以挑戰、克服。
運動的重要,大家都知道
只是,迄今為止,開學才三個禮拜,我就接到了家長兩次的反應,一次是找我、一次是找我的主管。家長是會擔心的,擔心一大早就運動會不會影響整天上課的精神,擔心流汗了會不會讓孩子身體黏膩不舒服,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所以問我,為什麼不在體育課時間有運動了就好?是啊!為什麼不呢?
有人說,想要加強自己說話的力道,必須先援引有力的數據、論文或是法條。所以請先看看「國民體育法第六條」:各機關及各級學校應依有關法令規定,配合國家體育政策,切實推動體育活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並應安排學生在校期間,除體育課程時數外,每日參與體育活動之時間,每週應達一百五十分鐘以上。
所以,我們的教育部體育署早已在102學年度下學期開始,在高級中等以下的學校推行SH150方案:「S代表Sports,H代表Health,為培育學生運動知能,激發學生運動動機與興趣,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奠定終身參與身體活動的能力與態度,本署依據國民體育法第6條之規定,推動『學生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方案』。藉由法規的修正,明訂學生在校期間應安排學生在校,除體育課程時數外,每日參與體育活動之時間,每週應達150分鐘以上…」
是的,根據法律的規定以及教育部的規劃,高中以下的學生每個禮拜除了體育課之外,在學校五天的上課期間,運動時間平均每天要達到30分鐘以上。而我的班級目前每個禮拜跑步三次,每次才跑兩圈操場共800公尺,扣除熱身時間後每次真正的運動時間不到10分鐘,總累積時間加總下來連規定時間的五分之一都不到。這樣子會太多了嗎?我是不是搞錯什麼了?
其實,不用特別寫文章說明,每個人明明都知道運動的重要。
透過長期累積、循序漸進的練習,可以打下紮實的體能基礎;
透過參加比賽,有明確的目標下,可以激發孩子的鬥志;
透過施以適當強度的訓練內容,可以壓榨出他們意想不到的潛能;
透過參與團隊的訓練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協調、合作與互相理解的精神;
透過長期在信念上的潛移默化,可以讓孩子們知道堅持的可貴…
我相信這些道理,誰都能說得比我完整、講得比我精彩。只是孩子們不會一開始就懂,必須靠我們這些大人引導他們,時間慢慢推進、他們才會逐漸體會。孩子們其實很單純的,對於老師的要求並不會一開始就真的很排斥。他們只是一直都在睜大著眼睛,看著老師們、大人們到底展現了什麼東西給他們?想要告訴他們什麼事?
團隊精神與個別差異
不可否認,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一,我們當然知道不能用同一套標準來要求他們。在訓練進程的初期,我會以低強度來安排練習的內容,由我親自帶著全班同學一起進行,務必讓所有人都能完成。
只是大多數孩子都不喜歡跑步,他們總覺得跑步是很無聊的運動,原本體能就比較差的人,更是視跑步訓練為畏途。光是用虛無飄渺的團隊精神來逼迫他們參與,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所以我認為關鍵在於應該要讓孩子們了解:「個別差異並非特立於團體之外」。所有的團隊裡面,永遠都不會存在全體一致的可能,每一位個體能做的是去適應,而團隊的領導者能做的則是指引。所以面對訓練過程中的個別體能差異,老師要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每位孩子都能得到尊重,不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可以被剔除的。無論如何,老師都會想盡辦法陪著你一起進步,老師絕對相信你有一天可以跟上大家的腳步。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會藉由故意不配合的表現來展示自己的特別,希望吸引大人的注意。其實他們正處於邁入成熟個性的摸索階段,其實他們很茫然。當我們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配合團隊的練習,就是明確地告訴他們:「你的特殊,並非來自於對於規則的反抗,願意嘗試去融入,更能表示出你與眾不同的成熟。」不只是在校園裡,未來每個人都一直要面對與不同團體的磨合問題。在這個階段就能知道該如何在團體中保有個別差異,卻也同時能融入團體,這是多麼難得的學習機會啊。
爸媽,我正在長大,請別為我擔心
如先前文章中所述,就像家長總是會有很多的擔心,難免會害怕孩子因為參與跑步的練習反而影響學習。畢竟會遇到我這樣的老師,機會應該不多。
我認為,這是教育孩子克服困難的一個絕佳機會。攜帶毛巾於運動後擦拭、多帶一套衣服進行更換、使用防蚊液或塗抹藥膏避免因為穿短褲招致蚊蟲叮咬而過敏,父母親們與其想盡辦法替孩子們避免這些小麻煩,更應該訓練他們該如何去處理。
真的,這些都只是生活上的瑣事而已,國中的孩子早就過了我們該處處替他們擔心的年紀了。對於小時候的他們,我們總是噓寒問暖呵護備至,但總有一天他們要學習長大,國中了還不肯讓他們面對問題,什麼時候才要開始呢?其實孩子們早就足夠堅強,他們早就能展翅,身為父母親能做的是信任與支持而已。
另外,我也一直這樣告訴孩子,家長會擔心你們也是正常的。與其像小時候撒嬌耍賴,也是要學著讓父母親知道,我該是要學著長大了。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關心我,但是希望你們也能相信我,只是一點小事嘛!我能克服的,我一定會做給你們看!
老師,你在做什麼?
我最怕聽到老師這樣對我說:「因為你有在跑馬拉松才有可能這樣帶,我,可不行!」有這樣的想法,就像是你試圖告訴孩子,運動是存在著門檻的,不需要努力嘗試就可以宣告放棄。
「以身作則」四個字,是教育環節中最知易行難的部份。在很久以前,我曾經要求班上違反常規的孩子到操場跑兩圈以示懲誡。當時我認為這樣的份量並不重,只是略施薄懲的程度而已。結果導致了孩子與我產生嚴重的誤會與衝突,後來才知道,我當時「只有站在旁邊看,還不時喝罵」,孩子對於我的表現,給予了「憑什麼」三個字的評價。
一開始帶著孩子跑步,也有人曾經發出這樣的質疑,說我要求他們做這麼多,我自己做得到嗎?所以我這樣要求自己,我要讓我做到讓他們無話可說的程度。所以我不斷地逼迫自己做他們十倍份量以上的訓練,不斷地在賽場上突破自己,就是要證明給他們看,老師絕對不會要求你們做我自己也做不到的事,然後,等著有一天你們比我更厲害。
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神力。一開始跑步的我,身上比現在多背了二十公斤的肥肉。當時只有跑800公尺就足以讓我頭暈目眩、臉色發白。我用親身經驗證明,只要願意嘗試,規律且堅持的訓練,就能夠逐漸進步。跑步,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老師們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專業的跑者,才能帶著孩子們運動。只是當你站在操場旁邊看著孩子們跑步,可能還一邊大喊:「跑起來!」當孩子們反過來邀請你一起參與,你卻只回答:「噢!我不行~」難道,你也允許孩子們都不去做嘗試,就直接說我什麼都不行嗎?就算跑步這件事,對你來說真的是辛苦的,只要你讓孩子們看到「老師雖然我不太厲害,但是老師願意試試看」就好了。師生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那該會是多麼美的風景啊!
謝謝老師,我進步了!
在接到家長的投訴後,心裡頭難免會有失落的感覺。對於理念的堅持是一回事,面對阻力要一直保持正念又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在班上跟全班的孩子溝通過後,我請他們在聯絡簿上告訴我,跑步這幾個禮拜以來的感覺。當我看到有幾個小女生這樣寫:「謝謝老師帶我們運動,現在跑兩圈操場我已經不會覺得喘、也不會累了!」害我一邊聯絡簿,一邊帶著笑意。我很高興孩子們可以體會,因為慢慢累積而逐漸進步的可貴與喜悅。這個進程有時候只能等待,卻不容易收穫。
「要放棄可以有一百個理由,要堅持下去只要一個信念就夠了。」這句話,是我常常對著剛畢業的那一屆孩子所說的。他們一開始對於跑步曾經是多麼的排斥啊,經過幾次的比賽、經過幾年的磨合之後,跑步變成是我們班級的特色,也變成我們最難忘的回憶。國三畢業旅行的第二天清晨,我們六點出發,奔馳在墾丁的馬路上,然後在海邊留下合影,那是我們最特別的紀念。
來自家長與孩子的不理解,一直都會存在著,沒有真正消失過。我真的可以因為遇到那些阻力,就收起對跑步的執著,放自己也放孩子一馬。但是,我不想讓孩子們以為老師也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明明是對的事卻因為害怕而退縮,我不願意讓孩子們以為,以後你們也可以像老師一樣做個半途而廢的人!
對於我的信念,我有位兄弟給我下過一句眉批,他說:「什麼叫驕傲,能走自己的路還能昂首闊步,這就是驕傲!」我擁有跑者魂,我在對的路上堅持前行,我願意讓我的孩子們都擁有這樣的信條。孩子們,讓老師陪著你們一起驕傲,不畏風雨、抬頭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