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用LSD的概念理解學習需要的是基礎,不是速成


LSD - 重要的長跑基礎訓練
 
 
在長跑的訓練中,有個練習方式被稱為「長距離的慢速跑」,簡稱LSD(Long Slow Distance)。
 
 
為了方便解說,在這裡用簡單一點的方式來解釋所謂的LSD概念,它指的是用感覺上比較輕鬆的、速度比較慢的方式(大概是還可以邊跑步邊聊天的程度),來跑一個比較長的距離。
 
 
雖然訓練的理論多有不同,但大多會建議跑者在參加長跑比賽之前,最好至少先跑過幾次的LSD(跑半馬之前跑過12~15公里,全馬之前跑過24~30公里,類似這樣的感覺)。藉由LSD的練習,可以提升身體的基礎體能與有氧耐力,並且可以讓你習慣在長時間、長距離下持續跑動的感覺,如此下來,對於長距離的賽事就能夠較為容易掌握。
 
 
只是很可惜的,台灣參與路跑活動的人數這麼多,卻好像有許多跑者並不這麼注重LSD的訓練。大多數的人覺得LSD訓練花的時間太多、速度太慢、太無聊。相對於有些菁英跑者在訓練課程中加入了間歇跑、速度跑的項目,他們在練習的時候充滿了力與美,那種奮力奔馳如風的模樣,讓有些跑者容易心生嚮往之。相對之下,LSD的過程緩慢且冗長,看起來就還滿無聊的,不快、又不帥。加上大部份的人平時工作忙碌,能夠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來練習實屬不易,每次LSD下來動輒兩到三個小時,除非在周末特別安排時段,否則還真的沒那麼多時間。
 
 
 
追求卓越沒有速成的方式
 
 
最近學校將要舉辦兩項重要的年級活動,一個是藝文性的「英文歌曲歌唱比賽」、另一個是體育性的「班級大隊接力比賽」。因為比賽時間被安排在同一個禮拜之內進行,這段時間來各班級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忙忙碌碌地為比賽展開了準備。
 
 
進行英文歌曲比賽之前,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選歌了。經驗豐富的老師們,通常希望學生選擇相對容易表現的曲目。因為平常要他們念英文就念得有點恐怖了,要把英文結合歌曲來唱,一定要更小心地選擇,最好是慢歌、歌詞要簡單,甚至用兒歌也沒關係。
 
 
偏偏學生們總是對歌舞表演有著莫名的憧憬,他們絕對不會跟老師有同樣的看法,他們所愛的歌曲一定要有流行成份,最好輕快、有趣還可以加上跳舞甚至有各種樂器的伴奏,這樣才炫才精彩才不老土… 只是,往往事與願違,能夠在短時間內駕馭好英文加歌唱加跳舞的學生,在比例上真的不多。所以在比賽時展現出來的舞台效果,跟他們在youtube看到的歌舞MV總是出入甚大,有時候還有點慘不忍賭。
 
 
英文歌曲比賽的核心成份,是英文、是歌唱。無論是什麼樣的曲風,練習的進程首先應該是要可以一句一句地把歌詞「念」出來,再賦予這些歌詞高低的旋律。一直等到能夠把歌唱好了,才開始加上動作或是舞蹈。偏偏學生總是先練動作、先想花招,能耐著性子先練唱歌的人是很少的。
 
 
對於大部份英文程度並是不特別好的學生來說,要學會唱一首英文歌,必須花苦功先把密密麻麻的英文單字標註上發音(不見得是音標,甚至可能是注音),然後再一句、一句地背起來。這個過程一定是緩慢且乏味的,但是不經過這樣的準備,怎麼能把一首歌給唱好?
 
 
唱唱跳跳之外,學生更在意的是大隊接力的比賽。以往舉辦運動會的時候,最壓軸、最吸睛的項目也一直都是大隊接力。隨著一棒傳遞下一棒的過程、快與慢的競逐,學生們的情緒也隨之不斷地起伏。比賽之後,贏的班級大聲狂吼慶祝、輸的低頭不語眼眶含淚。
 
 
平時除了體育課之外,只有籃球場會有些運動的學生,跑道是沒什麼人在使用的。但是操場在比賽前一兩週,突然會變得熱鬧無比,各個班級會利用班級活動的時間,不約而同的聚集在操場,隨機地抓對進行接力的模擬賽。每一次的模擬賽都會被學生視為重點,所有下場比賽的選手不會願意丟臉,每個人都使出洪荒之力來跑。就算老師一直跟他們強調這些比賽都只是練習而已,每一次的勝負在學生眼中都是至關重要的,比起正式比賽不遑多讓。
 
 
嗯,這麼在乎接力比賽,那除了模擬賽的時間之外,總是會多了許多在操場進行練習的人吧?很可惜的,並沒有看到這個現象。學生們在乎的,只是近乎曇花一現的比賽演出,卻總是忘了在有速度之前,必需先有跑步基礎的培養。
 
 
對於自己班級的跑步訓練,一開始一定是要求他們從體力基礎打起,先有了基本的體能才會加入間歇的速度練習。其他班級大部份的學生,平時體育課的時間之外,並沒有為了跑步做固定的練習,速度的基礎只來自於本身的發育狀況而已。單單只靠幾次的模擬賽,以賽代訓就可以每個選手速度變得飛快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任何一個運動項目,靠速成的方式就能取代基本練習。
 
 
 
學習的基礎養成需要時間,更需要陪伴
 
 
LSD的過程耗時甚久,沒有激情、也不精彩,更不容易在跑完一次LSD之後就能感受到明顯的進步。
 
 
學習的過程也是這樣,大部份的時間我們都在進行看似無趣,重覆甚至是機械性的練習。像是想要學好英文,首先要先背誦大量的單字;一開始學數學的加減乘除,也需要大量的運算練習;想要增加國文的能力,除了課本之外更要花其他時間多做閱讀。這些基礎的培養沒有激情更不精彩,卻常常看到許多人只想追求立竿見影的成效、競逐精彩的表現成果,而忘了背後需要的是更多時間的千錘百鍊。
 
 
如果你是學生,請你一定要記得,強大的表現需要堅實的基礎,絕對不要以為一點點的努力就能換來巨大的成功。學習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如果你是家長,請你一定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好好的打底,不要相信有速成的方法,也不要認為孩子能夠只靠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就能立刻脫胎換骨。孩子的進步可能是微小的,但是任何一個微小的進步,將來都會成為他成功的墊腳石。
 
 
如果你是老師,請你一定要帶著孩子擁有LSD的精神。在那學習的漫長艱辛過程之中,如果能有一個人陪伴,也許是跟孩子說說話,也許是幫他數著步頻、掌握節奏,也許是在前面帶著他跑、幫他配速,在不知不覺中時間就過去了、里程也被你們跑完了。我們可以是孩子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最好的跑友、最貼心的伙伴,共勉之。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心得與推薦] Python初學特訓班



先說了,這是一篇推薦偷渡心得加上一點點抱怨可能又會得罪一些人的文章。如果閱讀完以後你感到些許的不快,容我先致上深深的歉意。(一種先道歉就算有誠意的概念)

閱讀一本關於程式語言的電腦書,不知道是多遙遠之前的記憶了。這次在因緣際會下,有幸從黃兄信溢手上拿到這本剛上市不久即攻佔暢銷排行榜的新書。使盡洪荒之力用最快的速度淺入淺出閱讀之後,我用一位國中資訊教師的視角寫下這篇推薦文。

但是在寫推薦之前,首先我要先抱怨,這本書的封面讓我實在很尷尬,因為它用了最害怕也最討厭的一種動物,我一定要先找一張紙把它貼起來,不然拿在手上會一直覺得好像有哪裡怪怪的。

以下推薦文開始。

-----------------------------

其實在「Python初學特訓班」上市之前,我就在網路書店上看到它的內容簡介跟目錄,還好企劃編輯鼎鼎大名又不小心剛好認識,所以我就直接找上信溢兄討書了。它會吸引我的原因,是因為內容的範例架構,編排的出發點是以「生活上的應用」為主,而這也是現在許多程式語言書很大的盲點與缺少的部份。

我一直覺得,無論是運算思維或是程式教學,都應該要讓學習能與生活結合。要是好不容易學了程式的邏輯思考跟語法,卻不知道可以應用在哪裡,就像學了一堆的武功心法,結果整天只是找木人椿練習,等出江湖遇到了真正的高手,才發現人家根本不跟你一招來一招去啊陷入這樣的窘境。說實在的,很多程式語言的電腦書,裡面提供的範例高來高去的,不儘無趣而且不實用甚至還很複雜。有多少初學者好不容易跟完這本書,卻在準備要應用時遇到困難,接著就只能上網搜尋相關的資源來解決,完全失去了買工具書的價值這樣。

這本「Python初學特訓班」在範例的提供上,示範了所謂的正確方向,值得學習。更何況,它的書名上寫了斗大的「初學」兩個字,要是在這一點掌握得不好,就完全失去了入門書籍的意義。(在我看到關於人臉辨識的應用時,不禁笑了出來,因為我是一個電腦老師,不以程式開發的角度來看,它絕對有發展成教學活動的價值,學生也絕對會喜歡的)

以上是簡短的推薦文。(真的很短)

-----------------------------

對於國中甚至高中學生來說,要是想讓他們學會一套程式語言,第一個難題就會是在「英文能力」上。Python的語法相對於其他語言,一直以「簡單」著稱。但是就算語法再怎麼樣的簡單,它還是寫英文啊,還是需要基本的英文能力啊。大多數國中小學生光看到一堆的英文字母出現在螢幕上,應該就直接選擇放棄了。(再怎樣我們都得承認,就算從小學就開始學英文,到了國中還是有很多人的英文程度低落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現在許多有熱情的老師、有熱情的團隊在國小階段推廣程式語言的教學,為了避免英文造成的學習障礙,他們必須提供學生足夠有親和力的平台。於是乎,我們好像已經看了好幾年的那隻永遠帶著一樣笑容的貓,以及各大平台(無誤)都一致選用的積木堆疊介面(這是目前公認最容易學習的程式開發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習的歷程更有趣,所以有部份的設計者透過設計遊戲的方式,試圖讓學生能在闖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程式的邏輯概念。

只是,我一直有種莫名又有點不知道怎麼形容的怪怪的感覺。我用一個30年資歷電玩玩家的角度來看,目前看到的設計所做出來的東西本質上是差不多的(一樣無趣)。對我來說,叫一隻貓往前走、轉彎、吃蘋果,跟叫一個方塊人物往前幾步、砍一顆樹跟剝羊毛,甚至是叫一個拿劍的勇者,逛迷宮打怪物,根本是同樣的事。

當然,你可以說程式的邏輯不就是這樣而已嗎?好吧,現在這些小朋友闖過了幾關、完成了幾個任務,之後呢?沒了,也許他們學會了一點迴圈的概念,厲害一點的還會邏輯判斷式,但是學生的生活還是沒有任何的改變啊各位!走出電腦教室之後,他們仍然不曉得那隻貓能為他們的生命帶來什麼(好啦!也許有那麼一點好像自己變厲害、好像很有思維的虛榮感,也許是學生、也許是老師)

我在發展「偷插電的資訊科學」的教材以及授課的過程中,會一再對學生強調,每個章節的內容看來也許無趣也許艱深,但是它們都有應用在生活的時候。一開始也許學起來覺得好像有點無聊,但是等到這些學過的概念出現在他們週遭的時候,他們才會發現「運算思維的浪漫來自與生活的結合」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在國中階段我們不需要把每個人都培養成資訊工程師,對我來說,學過運算思維之後能夠為他們的視野帶來一點變化,這樣就夠了。

舉例來說,因為學過了二進位的概念,當你看到手機容量的標示寫著32GB、64GB、128GB的時候,才會知道為什麼那些數字永遠不會是整數;

知道了不同的排序演算法,有一天也許你在整理自己書櫃的書,有一整套書上頭都有編號,你很龜毛地想按照順序排好,一邊排就能一邊思考我該運用什麼策略才能稍微節省一點時間;

學會電腦是如何處理資料的錯誤檢查與修正,還能順便知道ISBN書碼檢查碼的設計原理,然後我們可以透過試算表的函數與公式功能,自己做一個身份證字號產生器,以後註冊某些網站的時候就不用把自己的身家資料都告訴人家;

知道訊息加密的概念之後,以後跟我的好朋友想在上課偷偷傳紙條又不想被老師沒收以後知道內容,就可以跟朋友先約定一個金鑰……

當然,「Python初學特訓班」這本書所針對的讀者對象並不是國中小的學生。要想在每週只有一堂課、一堂課只有45分鐘的時間(等他們都坐好、管理好秩序之後搞不好只剩30分鐘可以用),不只要讓學生克服英文的障礙,還要他們寫出一個有基本功能的程式(有些程式光做一節課是做不出來的),這絕對是一件困難無比的事。

我不禁在想,現在有那麼多擁有熱情的老師與資源,百花齊放地在一些學校帶入了運算思維、程式語言乃至創客概念的教學,不管是那隻貓(感覺我真的對牠好像真的很有意見)或是那塊電路板、那台印表機乃至在天空飛來飛去的東西等,感覺很精彩也很有趣也很有思維。在這些孩子們進入國中之後,將會遇到學習落差的問題,來自於不同小學的他們,不見得擁有相同的學習歷程,國中端勢必得安排出一套教學內容出來。

107學年開始,資訊教育課將會在國中端變成必修課程,但是國中的資訊教育卻其實是長期以來最被忽略的一塊地方。我們一直沒有固定的排課,連固定的專業師資都不見得有。在新課綱上路之後,運算思維是課程的核心,教學活動與內容除了可以想辦法用「偷插電的資訊科學」概念來實施之外,在程式語言的學習上是否能讓國中學生也可以有一系列的、在一到兩個完整的學年中可以進行的教材與教法呢?我還在期待,也還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