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推動的資訊科學教育與程式教育、創客教育有何不同】
http://chinese.classroom-aid.com/2017/05/computer-science-education.html/
『在資訊素養中,編程能力與演算法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學生還應該了解網際網路運作原理與安全性問題、電腦軟硬體系統運作原理、資料科學 (數據收集/儲存/分析/建模/呈現)、與電腦對社會之影響 (人際溝通/隱私/道德/法律/工作)。而成功應用電腦解決問題不僅需要知識,還需技能,這包括創建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對軟性技能的強調要求是整合在該學習框架中的。』
這篇文章已經把我的想法大致都講出來了,所以我不打算另寫專文討論「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兩者之間的不同。有時間的話可以先瀏覽過連結原文後,再繼續往下閱讀。
好吧,也許大家都能同意文章之中的觀點,但是為什麼現在一談運算思維,無論是從媒體、從網路或是從學者的口中,仍然脫離不了要「教程式設計」的觀點?就算是換個角度談機電整合、創客教育、MAKER的培養,也無法完全脫離這件事。
『一般常看到的創客教育或 STEM 教育經常從有形的工具出發來設計,而容易流於片段狹隘技術的養成,不是全面素養的養成』
在幾場的宣講之中,我會跟與會的老師談到,如果我們在資訊課中把接在電腦上的那些硬體拿掉、把堆疊積木式的程式設計教學拿掉之後,發現我們就無法再繼續教運算思維的話,那這就不是一個正常的資訊教學。
我當然也會收到反向的疑問,你不教這些東西,我們還能教什麼?怎麼教?如果我是第一線的資訊老師、非本科專業的老師、或是未來有可能會因為配課而教資訊的老師,我的心中都一定會有一大塊疑問。
我曾經一直在等待人家可以告訴我答案,到最後是自己找到了解法,原來我們在面對新的課綱時,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用新的觀點來詮釋資訊的教學。
我與台北市力行國小顏國雄老師合作,為國中生開發了「CS T_T 偷插電的資訊科學」教材。我們不帶學生看程式設計,而是以不插電的遊戲、解謎題、魔術、插電的教學輔助程式、軟體與網路的應用,在自我探索、討論、協同合作、與生活經驗結合的過程,結合基礎資訊科學議題,讓學生除了了解理論之外,真的能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國中階段先對資訊科學產生興趣,日後想要鑽研更多的內容時,再更深入的去探討。對於老師來說也是這樣的,先帶著學生在每週都有的資訊課之中培養紮實的基礎,再依據自己的能力加深、加廣,行有餘力推廣社團或活動,這才是我心中理想的資訊課的樣貌。
如果你願意更深入地了解這套教材,我們把活動與相關訊息都整理在「CS T_T 偷插電的資訊科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omputerScienceTT/
如果你需要參考教材全文電子書、輔助程式、文件、教學投影片、教學影音頻道,或是想要訂購實體書,請洽「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線上書城」
http://cstt.slat.org
(歡迎分享)
在幾場的宣講之中,我會跟與會的老師談到,如果我們在資訊課中把接在電腦上的那些硬體拿掉、把堆疊積木式的程式設計教學拿掉之後,發現我們就無法再繼續教運算思維的話,那這就不是一個正常的資訊教學。
我當然也會收到反向的疑問,你不教這些東西,我們還能教什麼?怎麼教?如果我是第一線的資訊老師、非本科專業的老師、或是未來有可能會因為配課而教資訊的老師,我的心中都一定會有一大塊疑問。
我曾經一直在等待人家可以告訴我答案,到最後是自己找到了解法,原來我們在面對新的課綱時,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用新的觀點來詮釋資訊的教學。
我與台北市力行國小顏國雄老師合作,為國中生開發了「CS T_T 偷插電的資訊科學」教材。我們不帶學生看程式設計,而是以不插電的遊戲、解謎題、魔術、插電的教學輔助程式、軟體與網路的應用,在自我探索、討論、協同合作、與生活經驗結合的過程,結合基礎資訊科學議題,讓學生除了了解理論之外,真的能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國中階段先對資訊科學產生興趣,日後想要鑽研更多的內容時,再更深入的去探討。對於老師來說也是這樣的,先帶著學生在每週都有的資訊課之中培養紮實的基礎,再依據自己的能力加深、加廣,行有餘力推廣社團或活動,這才是我心中理想的資訊課的樣貌。
如果你願意更深入地了解這套教材,我們把活動與相關訊息都整理在「CS T_T 偷插電的資訊科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omputerScienceTT/
如果你需要參考教材全文電子書、輔助程式、文件、教學投影片、教學影音頻道,或是想要訂購實體書,請洽「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線上書城」
http://cstt.slat.org
(歡迎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