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用LSD的概念理解學習需要的是基礎,不是速成


LSD - 重要的長跑基礎訓練
 
 
在長跑的訓練中,有個練習方式被稱為「長距離的慢速跑」,簡稱LSD(Long Slow Distance)。
 
 
為了方便解說,在這裡用簡單一點的方式來解釋所謂的LSD概念,它指的是用感覺上比較輕鬆的、速度比較慢的方式(大概是還可以邊跑步邊聊天的程度),來跑一個比較長的距離。
 
 
雖然訓練的理論多有不同,但大多會建議跑者在參加長跑比賽之前,最好至少先跑過幾次的LSD(跑半馬之前跑過12~15公里,全馬之前跑過24~30公里,類似這樣的感覺)。藉由LSD的練習,可以提升身體的基礎體能與有氧耐力,並且可以讓你習慣在長時間、長距離下持續跑動的感覺,如此下來,對於長距離的賽事就能夠較為容易掌握。
 
 
只是很可惜的,台灣參與路跑活動的人數這麼多,卻好像有許多跑者並不這麼注重LSD的訓練。大多數的人覺得LSD訓練花的時間太多、速度太慢、太無聊。相對於有些菁英跑者在訓練課程中加入了間歇跑、速度跑的項目,他們在練習的時候充滿了力與美,那種奮力奔馳如風的模樣,讓有些跑者容易心生嚮往之。相對之下,LSD的過程緩慢且冗長,看起來就還滿無聊的,不快、又不帥。加上大部份的人平時工作忙碌,能夠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來練習實屬不易,每次LSD下來動輒兩到三個小時,除非在周末特別安排時段,否則還真的沒那麼多時間。
 
 
 
追求卓越沒有速成的方式
 
 
最近學校將要舉辦兩項重要的年級活動,一個是藝文性的「英文歌曲歌唱比賽」、另一個是體育性的「班級大隊接力比賽」。因為比賽時間被安排在同一個禮拜之內進行,這段時間來各班級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忙忙碌碌地為比賽展開了準備。
 
 
進行英文歌曲比賽之前,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選歌了。經驗豐富的老師們,通常希望學生選擇相對容易表現的曲目。因為平常要他們念英文就念得有點恐怖了,要把英文結合歌曲來唱,一定要更小心地選擇,最好是慢歌、歌詞要簡單,甚至用兒歌也沒關係。
 
 
偏偏學生們總是對歌舞表演有著莫名的憧憬,他們絕對不會跟老師有同樣的看法,他們所愛的歌曲一定要有流行成份,最好輕快、有趣還可以加上跳舞甚至有各種樂器的伴奏,這樣才炫才精彩才不老土… 只是,往往事與願違,能夠在短時間內駕馭好英文加歌唱加跳舞的學生,在比例上真的不多。所以在比賽時展現出來的舞台效果,跟他們在youtube看到的歌舞MV總是出入甚大,有時候還有點慘不忍賭。
 
 
英文歌曲比賽的核心成份,是英文、是歌唱。無論是什麼樣的曲風,練習的進程首先應該是要可以一句一句地把歌詞「念」出來,再賦予這些歌詞高低的旋律。一直等到能夠把歌唱好了,才開始加上動作或是舞蹈。偏偏學生總是先練動作、先想花招,能耐著性子先練唱歌的人是很少的。
 
 
對於大部份英文程度並是不特別好的學生來說,要學會唱一首英文歌,必須花苦功先把密密麻麻的英文單字標註上發音(不見得是音標,甚至可能是注音),然後再一句、一句地背起來。這個過程一定是緩慢且乏味的,但是不經過這樣的準備,怎麼能把一首歌給唱好?
 
 
唱唱跳跳之外,學生更在意的是大隊接力的比賽。以往舉辦運動會的時候,最壓軸、最吸睛的項目也一直都是大隊接力。隨著一棒傳遞下一棒的過程、快與慢的競逐,學生們的情緒也隨之不斷地起伏。比賽之後,贏的班級大聲狂吼慶祝、輸的低頭不語眼眶含淚。
 
 
平時除了體育課之外,只有籃球場會有些運動的學生,跑道是沒什麼人在使用的。但是操場在比賽前一兩週,突然會變得熱鬧無比,各個班級會利用班級活動的時間,不約而同的聚集在操場,隨機地抓對進行接力的模擬賽。每一次的模擬賽都會被學生視為重點,所有下場比賽的選手不會願意丟臉,每個人都使出洪荒之力來跑。就算老師一直跟他們強調這些比賽都只是練習而已,每一次的勝負在學生眼中都是至關重要的,比起正式比賽不遑多讓。
 
 
嗯,這麼在乎接力比賽,那除了模擬賽的時間之外,總是會多了許多在操場進行練習的人吧?很可惜的,並沒有看到這個現象。學生們在乎的,只是近乎曇花一現的比賽演出,卻總是忘了在有速度之前,必需先有跑步基礎的培養。
 
 
對於自己班級的跑步訓練,一開始一定是要求他們從體力基礎打起,先有了基本的體能才會加入間歇的速度練習。其他班級大部份的學生,平時體育課的時間之外,並沒有為了跑步做固定的練習,速度的基礎只來自於本身的發育狀況而已。單單只靠幾次的模擬賽,以賽代訓就可以每個選手速度變得飛快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任何一個運動項目,靠速成的方式就能取代基本練習。
 
 
 
學習的基礎養成需要時間,更需要陪伴
 
 
LSD的過程耗時甚久,沒有激情、也不精彩,更不容易在跑完一次LSD之後就能感受到明顯的進步。
 
 
學習的過程也是這樣,大部份的時間我們都在進行看似無趣,重覆甚至是機械性的練習。像是想要學好英文,首先要先背誦大量的單字;一開始學數學的加減乘除,也需要大量的運算練習;想要增加國文的能力,除了課本之外更要花其他時間多做閱讀。這些基礎的培養沒有激情更不精彩,卻常常看到許多人只想追求立竿見影的成效、競逐精彩的表現成果,而忘了背後需要的是更多時間的千錘百鍊。
 
 
如果你是學生,請你一定要記得,強大的表現需要堅實的基礎,絕對不要以為一點點的努力就能換來巨大的成功。學習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如果你是家長,請你一定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好好的打底,不要相信有速成的方法,也不要認為孩子能夠只靠一個人、一句話、一件事就能立刻脫胎換骨。孩子的進步可能是微小的,但是任何一個微小的進步,將來都會成為他成功的墊腳石。
 
 
如果你是老師,請你一定要帶著孩子擁有LSD的精神。在那學習的漫長艱辛過程之中,如果能有一個人陪伴,也許是跟孩子說說話,也許是幫他數著步頻、掌握節奏,也許是在前面帶著他跑、幫他配速,在不知不覺中時間就過去了、里程也被你們跑完了。我們可以是孩子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最好的跑友、最貼心的伙伴,共勉之。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心得與推薦] Python初學特訓班



先說了,這是一篇推薦偷渡心得加上一點點抱怨可能又會得罪一些人的文章。如果閱讀完以後你感到些許的不快,容我先致上深深的歉意。(一種先道歉就算有誠意的概念)

閱讀一本關於程式語言的電腦書,不知道是多遙遠之前的記憶了。這次在因緣際會下,有幸從黃兄信溢手上拿到這本剛上市不久即攻佔暢銷排行榜的新書。使盡洪荒之力用最快的速度淺入淺出閱讀之後,我用一位國中資訊教師的視角寫下這篇推薦文。

但是在寫推薦之前,首先我要先抱怨,這本書的封面讓我實在很尷尬,因為它用了最害怕也最討厭的一種動物,我一定要先找一張紙把它貼起來,不然拿在手上會一直覺得好像有哪裡怪怪的。

以下推薦文開始。

-----------------------------

其實在「Python初學特訓班」上市之前,我就在網路書店上看到它的內容簡介跟目錄,還好企劃編輯鼎鼎大名又不小心剛好認識,所以我就直接找上信溢兄討書了。它會吸引我的原因,是因為內容的範例架構,編排的出發點是以「生活上的應用」為主,而這也是現在許多程式語言書很大的盲點與缺少的部份。

我一直覺得,無論是運算思維或是程式教學,都應該要讓學習能與生活結合。要是好不容易學了程式的邏輯思考跟語法,卻不知道可以應用在哪裡,就像學了一堆的武功心法,結果整天只是找木人椿練習,等出江湖遇到了真正的高手,才發現人家根本不跟你一招來一招去啊陷入這樣的窘境。說實在的,很多程式語言的電腦書,裡面提供的範例高來高去的,不儘無趣而且不實用甚至還很複雜。有多少初學者好不容易跟完這本書,卻在準備要應用時遇到困難,接著就只能上網搜尋相關的資源來解決,完全失去了買工具書的價值這樣。

這本「Python初學特訓班」在範例的提供上,示範了所謂的正確方向,值得學習。更何況,它的書名上寫了斗大的「初學」兩個字,要是在這一點掌握得不好,就完全失去了入門書籍的意義。(在我看到關於人臉辨識的應用時,不禁笑了出來,因為我是一個電腦老師,不以程式開發的角度來看,它絕對有發展成教學活動的價值,學生也絕對會喜歡的)

以上是簡短的推薦文。(真的很短)

-----------------------------

對於國中甚至高中學生來說,要是想讓他們學會一套程式語言,第一個難題就會是在「英文能力」上。Python的語法相對於其他語言,一直以「簡單」著稱。但是就算語法再怎麼樣的簡單,它還是寫英文啊,還是需要基本的英文能力啊。大多數國中小學生光看到一堆的英文字母出現在螢幕上,應該就直接選擇放棄了。(再怎樣我們都得承認,就算從小學就開始學英文,到了國中還是有很多人的英文程度低落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現在許多有熱情的老師、有熱情的團隊在國小階段推廣程式語言的教學,為了避免英文造成的學習障礙,他們必須提供學生足夠有親和力的平台。於是乎,我們好像已經看了好幾年的那隻永遠帶著一樣笑容的貓,以及各大平台(無誤)都一致選用的積木堆疊介面(這是目前公認最容易學習的程式開發學習方式)。為了讓學習的歷程更有趣,所以有部份的設計者透過設計遊戲的方式,試圖讓學生能在闖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程式的邏輯概念。

只是,我一直有種莫名又有點不知道怎麼形容的怪怪的感覺。我用一個30年資歷電玩玩家的角度來看,目前看到的設計所做出來的東西本質上是差不多的(一樣無趣)。對我來說,叫一隻貓往前走、轉彎、吃蘋果,跟叫一個方塊人物往前幾步、砍一顆樹跟剝羊毛,甚至是叫一個拿劍的勇者,逛迷宮打怪物,根本是同樣的事。

當然,你可以說程式的邏輯不就是這樣而已嗎?好吧,現在這些小朋友闖過了幾關、完成了幾個任務,之後呢?沒了,也許他們學會了一點迴圈的概念,厲害一點的還會邏輯判斷式,但是學生的生活還是沒有任何的改變啊各位!走出電腦教室之後,他們仍然不曉得那隻貓能為他們的生命帶來什麼(好啦!也許有那麼一點好像自己變厲害、好像很有思維的虛榮感,也許是學生、也許是老師)

我在發展「偷插電的資訊科學」的教材以及授課的過程中,會一再對學生強調,每個章節的內容看來也許無趣也許艱深,但是它們都有應用在生活的時候。一開始也許學起來覺得好像有點無聊,但是等到這些學過的概念出現在他們週遭的時候,他們才會發現「運算思維的浪漫來自與生活的結合」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在國中階段我們不需要把每個人都培養成資訊工程師,對我來說,學過運算思維之後能夠為他們的視野帶來一點變化,這樣就夠了。

舉例來說,因為學過了二進位的概念,當你看到手機容量的標示寫著32GB、64GB、128GB的時候,才會知道為什麼那些數字永遠不會是整數;

知道了不同的排序演算法,有一天也許你在整理自己書櫃的書,有一整套書上頭都有編號,你很龜毛地想按照順序排好,一邊排就能一邊思考我該運用什麼策略才能稍微節省一點時間;

學會電腦是如何處理資料的錯誤檢查與修正,還能順便知道ISBN書碼檢查碼的設計原理,然後我們可以透過試算表的函數與公式功能,自己做一個身份證字號產生器,以後註冊某些網站的時候就不用把自己的身家資料都告訴人家;

知道訊息加密的概念之後,以後跟我的好朋友想在上課偷偷傳紙條又不想被老師沒收以後知道內容,就可以跟朋友先約定一個金鑰……

當然,「Python初學特訓班」這本書所針對的讀者對象並不是國中小的學生。要想在每週只有一堂課、一堂課只有45分鐘的時間(等他們都坐好、管理好秩序之後搞不好只剩30分鐘可以用),不只要讓學生克服英文的障礙,還要他們寫出一個有基本功能的程式(有些程式光做一節課是做不出來的),這絕對是一件困難無比的事。

我不禁在想,現在有那麼多擁有熱情的老師與資源,百花齊放地在一些學校帶入了運算思維、程式語言乃至創客概念的教學,不管是那隻貓(感覺我真的對牠好像真的很有意見)或是那塊電路板、那台印表機乃至在天空飛來飛去的東西等,感覺很精彩也很有趣也很有思維。在這些孩子們進入國中之後,將會遇到學習落差的問題,來自於不同小學的他們,不見得擁有相同的學習歷程,國中端勢必得安排出一套教學內容出來。

107學年開始,資訊教育課將會在國中端變成必修課程,但是國中的資訊教育卻其實是長期以來最被忽略的一塊地方。我們一直沒有固定的排課,連固定的專業師資都不見得有。在新課綱上路之後,運算思維是課程的核心,教學活動與內容除了可以想辦法用「偷插電的資訊科學」概念來實施之外,在程式語言的學習上是否能讓國中學生也可以有一系列的、在一到兩個完整的學年中可以進行的教材與教法呢?我還在期待,也還在等待。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追求性格上的PB,用微小的改變讓周圍感受到你的善意

(圖片來源:http://www.comebackmomma.com)


「但是老師,我不知道怎麼改,我已經試過了……」


才剛訓完他一頓,這位小男生試著要告訴我他的想法,可是才說一句話就難過得掉下淚來。


他是個容易過於高張、不善隱藏情緒的人。有時候急於表達意見,讓人覺得他過於高調,偶爾考出比較好的成績,就會因為相當滿意自己的表現,而表現出令人覺得囂張的姿態。


所以班上有好幾個男生因此跟他相處不來(俗稱看他昧爽),累績了好久的負面情緒後就發生了衝突。事情發生後,當然是要找兩造人馬來了解原因的。只是站在這個小男生這邊的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對方卻一次來了好幾個,分開他們一一進行詢問的結果,就是因為他的過度張揚而導致衝突擴大、無可收拾的。


「合則來,不合則去。」本來每個人就很難跟團體中的所有人都保持良好的關係,面對個性不和的人,敬而遠之、相敬如賓也就是了,所以,讓他們都知道就算是吵架,也應該避免做哪些事、哪些動作之後,互相道歉之後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


請另一方的同學先離開後,我對這個小男生再次耳提面命,希望他日後在每次發言之前多思考幾秒再開口,希望他能時時保持謙遜。沒想到的是,我才剛說完,他的回應是這樣的。他邊哭邊告訴我,原來小學的老師早就交代過他了,他也曾經嘗試要改,但是怎麼改都改不掉,他其實很挫折、他說老師我到底該怎麼做才對…


我請他坐下來後,用這樣的角度分析這件事:


我一直相信所有的事情都存在著中間的地帶,不會永遠非黑即白。做事的時候絕對不要一直追求極端,在極大部份的灰色地帶,才是首先要努力進入的。在踏入灰色地帶之後,繼續做嘗試、繼續做探索,逐漸在之中追求進步,才是比較務實的方式。


對於他嘗試改變自己的個性來說,同樣也不要要求自己馬上就要徹底改頭換面。只要有做過努力,只要有一點點的改變,其實周圍的人就能馬上感受到你的善意,而良好的氛圍,也就是從這些微的部份開始改變起的。


同學們也許早就習慣你這個樣子了,如果明天開始你馬上變成一個沉默寡言、默默無聲的人,不只他們會用奇怪的眼光看你,我相信你自己也撐不了太久就會放棄。
不去追求最好,而是逐步地讓自己一步一步更好,你也許不會是最成熟懂事的那一個,但是你可以期許自己是一直在進步的那一個。


就像我每參加完一場馬拉松賽事,回到學校跟班上學生提起,他們總愛問:「老師你跑第幾名?」在學生的眼中,沒有拿到前三名大概都算失敗吧,如果告訴他們老師這次跑的是第一、兩百名,一定會遭來一陣白眼。


所以我會換個方式跟學生說,一位馬拉松跑者衡量一次比賽結果的好壞,會去看名次的PR值(也就是平均下來在每一百人中可以贏過幾個人),用PR 80、PR 90或PR 99來看待這次比賽的成績。還有,跑者在不同場次、距離相同的賽事,會把曾經跑出來的最快記錄稱為PB(personal best)。每一次下場就是跟自己記綠的一場挑戰,只要能突破以前的最速完賽時間(俗稱破PB),就是一次成功的表現。


一場路跑賽事動輒數千人參加,除非是少數的精英選手,否則大部份的人只能在過程之中,追求PR或PB的突破。身為一個馬拉松跑者,我何嘗也不是一直在期許自己能一直有所突破,雖然成為第一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追求在頂尖之前先踏上那段灰色時期的前端,才是實在的過程。微小的進步,背後代表的也許是數不盡的汗水、說不清的努力。但就是因為進步可能只是微小的,才更代表它的可貴。


聽完我的鼓勵,小男生說他懂了,他會回去試試看。破涕為笑的他跟我討了張衛生紙,擦掉流得亂七八糟的鼻涕之後,說完謝謝老師就回去上課了。

我期待著他的努力,希望他能勇敢堅持追求,突破他性格上的PB,用微小的改變讓周圍感受到他的善意。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一個信念,一個理由,一份堅持再加上一步叫做「勇氣」的腳印



在「困難的事,才有挑戰的價值」中,我用一個女同學的例子來說明面對困難該有什麼態度,在文章裡我是這樣形容她的:


「有位女生,她總是按照我的要求,使盡洪荒之力跑完,每個回合都乖乖地用盡全力去做。訓練結束後,她的嘴唇總是會泛白,常常會臉色扭曲。如果正逢訓練後緊接著要進行全校的集會,她有時候還會在此時要求去保健室休息以免在隊伍中昏倒。國中三年級,他們最後一次參加的校內運動會,這位女生被我安排代表班上參加100公尺的比賽。在站上起跑線時,她扶著側腹,說她其實很不舒服。當時我是希望她不要勉強參賽的,但她仍然堅持要把它跑完。最後,槍聲響起,她彷彿忘了那不舒服的感覺,還是以飛快的步伐奪下了冠軍。然後她淡定地回到班上的休息,嘴唇泛白,好像放下心頭的一顆巨石,才放心地休息,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


「她總是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她總是很獨立又很堅強。有時在學習上會遭遇挫折,難免也有跌倒的時候,但她總是在我還來不及去攙扶她之前,就已經站起來了。常常為她覺得心疼,卻覺得怎麼一直幫不上忙。她給自己的期許很高,但又並非好高騖遠。她在國中三年慢慢地用自己的步調在進步,最後完成了目標,踏過第一志願的門檻。在畢業前,她曾擔心自己會不會在菁英環伺的環境中被擊敗,後來她收拾好情緒,還是像以前一樣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前幾個禮拜跟她聊天,聊到我帶這班新生跑步,遇到了一些狀況,過程並不是很順利。當時我希望她是不是可以藉由過來人的經驗,給學弟妹們一些鼓勵?過了幾天,我就收到她的親筆信函。

今年的年底,學校將舉辦校內的班級大隊接力賽,目的是選拔明年代表參加縣賽的隊伍。當全校的人都知道我們班固定在進行訓練,如果真的在賽場上輸了,對學生的信心將是一大打擊。只是班上的氣氛一直少了點非贏不可的鬥志,在這個緊要關頭,這封信正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同一世代的人,溝通連接的順暢度果然還是高了一籌。班上的同學看完信,有人說感動、有人說他更有勇氣、有人則是心裡更踏實地願意面對訓練,後來他們在練習的時候也真的表現出更投入的態度了,所以我也必須利用這個契機,想辦法讓他們確實地進步。這股化學變化來得突然,我說當老師的也真的很容易滿足吼,光是用感動兩個字好像也很難描述當時接到信的感覺。


其實她想告訴學弟妹們的重點,就是一份態度、一個勇氣以及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而已。在學校除了課業之外,能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共同回憶,從中學習到團結的重要,這比什麼都還要珍貴,我一直是這麼認為的。


經過她的同意,今天藉著這個的版面,我將原文分享給大家:

====================================

親愛的國一新生:

我不知該以何種方式說明我對跑步的熱愛,所以想了很久,最後打算用一封信告訴你們。

謝宗翔老師是給我三年很大啟發的人,不僅養成了跑步的習慣,並教導我們一些道理,如果不是他,我國中生活肯定乏味無比,像個書呆子一樣只會讀書再讀書最後還是書,覺得這樣好嗎?到了國三,你大可有時間去體會,之後高中或高職,更是連跑個步都難。

要知道跟以後比起來,跑個十圈一點都不難,心裡不願跑才是難的原因。自己不改,心境不改,就算不是跑步,可能連走路都覺得累吧?

你們可能會認為早自習的時間沒了,但早自習不過三十分鐘,如果要看書、小說、漫畫或是補眠,其實可調到晚上。一次三十分鐘的跑步換身體的健康和早上的精神。現在建立好體力,之後的日子對你們很有幫助。在身形方面,有人增高七、八公分,有人減了五公斤;在讀書方面,老師上課時通常不容易睡覺,且思維較清晰。

如果感覺跑步時身體疲憊,想一想,是否昨晚熬夜還是吃了油炸食物?如果不是,是否途中一直說一些負面的話呢?其實,可以轉移注意力,帶個英文小紙,邊跑邊背哦!

跑步很簡單,一個信念,一個理由,一份堅持再加上一步叫做「勇氣」的腳印。覺得累是正常的,可沒有流汗的跑步就不算「跑步」。

希望你們明白並珍惜這一段時光,我們這屆學會一個「團結」的力量,所以不希望這活動在你們便停止。學弟、妹,請繼續下去跑,到了國三,絕無跑步的時間了,讀書固然重要,但運動同樣重要的啊!

不單到國三,即便現在畢業了,想到班上那三年參加的比賽:中小學大隊接力和大腳ㄚ盃馬拉松,和運動會一年五班兩次得到第一名,心中就滿滿的感動,全是滿足呀!

充滿回憶的那三年,有大部份都是跑步,如果沒有…我想大概都是國、英、數吧?

「放棄有許許多多的理由,堅持只需一個就行。」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在不被看好之中茁壯






 前幾天,有個剛畢業的小男生在臉書上問我,現在帶這個新的班級練跑的狀況如何?

「糟透了,感覺看不到希望…」我半開玩笑地這樣回答。

「老師你放心啦!三年前你也這樣說我們!」

「哈哈,原來我講過這麼過份的話啊~」


視線離開電腦螢幕,我坐在椅子上回想以前帶著這個班跑步的日子。
真的,正如他所說,不只我曾經用言語表達對他們的沒信心,他們當初就是在一路跌跌撞撞之中、在一直不看好的狀況下,跑出一片天地的啊。


那個班級的組成陣容,沒有人人皆知的明星選手,也沒有普遍比別人強壯的身體特質,所以當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始練跑,當然也就要開始接受來自於同儕之間的挑戰。他們不斷接收到周圍的訊息,一下說有哪個班級要來挑戰他們,一下說有哪個班級質疑他們代表學校的參賽資格,一下又聽到被哪個班級當成運動會前的假想敵。一開始他們會很緊張很不安,深怕真的失敗了,這樣一定會很丟臉的。全校都知道我們一直在練跑,還跑輸別班的話一定會被笑到死的啦!


但是對於我來說,我反而很感謝有看不起他們的這些人,沒有這樣,我就沒辦法去激起班上的鬥志;沒有強大的挑戰,他們就會陷入安逸的氛圍,而無法突破自我。所以他們一次次地在比賽中打敗對手,一次次地向周圍證明自己的能耐,在不被看好之中茁壯。


在接觸馬拉松之前,過度肥胖的我,對於所有的運動項目強度,我幾乎是無法負荷的。
得知我開始跑步之後,一直有朋友喜歡用開玩笑的方式來「激勵」我,像是在比賽起跑前告訴我:「你待會好好跑,我們會在終點生火烤好香腸等你回來」之類的。當下我會笑笑地表示我會努力,但其實我還是會很在意人家這樣評價我。由於我是一個愛面子又不服輸的人(中年男子特有症狀),所以我一直告訴自己,不如人家就好好練就是了。

於是,雖然進步幅度緩慢,但是至少我可以很自豪的說,比起大多數人,我真的很努力。我很嚴格地恪守訓練內容的規劃,規律地讓自己吃下排定的課表,一直挑戰給自己訂下的目標。我不喜歡被人家看不起,唯一的辦法就是變強,好像沒有其他徢徑。


曾經有人問我,胖子跑步是那麼的辛苦,我當初究竟是如何讓自己堅持下來的?我分享的祕訣就是四個字:「昭告天下」。正如前面所說,我的個性很怕被人家瞧不起或是被人家笑,所以一旦我告訴了所有人我想做什麼,我就一定會強迫自己把它完成。我把我的目標跟每次訓練的內容、以及比賽的結果都攤出來給大家看、在臉書洗大家的版,這個讓我自己退無可退的方式,也就是讓我一直不會輕易放棄的方式。


我常常跟學生說,除了像我這樣的中年男子,另一種最怕被人家看不起的就是青春期的少年了。只是你不想讓人家看不起你,至少要拿出一點東西來證明吧?不要只是像隻刺蝟般的防衛著別人的冷言冷語,去攻擊瞧不起的那些人,而是讓自己強大、茁壯,讓他們心服口服地找不到攻擊你的藉口,這才是正向的態度不是嗎。否則就算你暫時讓他們閉嘴了,人家也只是繼續心中瞧不起你罷了。


現在的孩子大多被家庭保護得很好,不容易對於生活中的挑戰燃起鬥志,也常常沒有為自己設定目標,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我希望藉由訓練孩子跑步的過程,讓他們體會不被看好的經驗,嘗試能在壓抑之中尋得出路。我希望他們不只是愛面子,更能夠因為強大而抬頭挺胸。

這是從書本中得不到的學習,我們一起努力。

孩子,要謝謝那些不看好你們的人!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透過家長同意書看教育的信任崩壞問題

最近幾天,各媒體不約而同地對於台北市政府與google合作打造之數位教育平台議題,進行舖天蓋地的窮追猛打。從一開始的個資洩露問題,到後來談論的未經家長同意可否為學生開設帳號問題。

相關新聞與評論相當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以下僅代表性選錄兩則給大家參考:

貪Google免費帳號?北市35萬學生個資恐外洩
北市府洩學童個資 家長都說NO

(截圖來源:鏡傳媒)


我的大女兒目前就讀幼稚園大班,正值老師說了算的乖巧黃金時期,每天放學都會清楚交代今天我們必須在什麼通知單上簽名,包括施打流感疫苗、塗氟,也包括學校的各項活動我們是否參與,深怕萬一漏簽什麼就糟了,明天不知道怎麼跟老師交待。

若老師同時在學校兼任導師職務,永遠發不完也收不完的各項家長通知單、家長同意書,是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靨。若班上的家長有空每天幫孩子檢查、簽名,那會是一件多麼難得、多麼幸福的事。但是事情永遠不會這麼美好,每次都是要花好幾天、一個禮拜甚至一個月,還無法將回條收齊。但是很多事情不能因此就停擺啊,只好在收齊回條前就做了。但是問題來啦,萬一孩子因此出了什麼問題,家長跑來學校興師問罪,對你說為什麼我什麼事情都不知道、甚至要求賠償那該怎麼辦?

這就是現在台灣教育的信任崩壞問題。家長容易對學校實施的各項措施產生疑問與不信任,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爭議,就逐漸演變成現在萬事都要回條的情形了。所有的活動都必須通知家長、取得家長同意,為了有憑有據一定要家長簽名。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只要不是乖乖坐在教室裡面念課本上課,其他額外要進行的活動也一定要讓家長同意,才不會莫名地被冠上許多莫需有的罪名。

之前為了帶班上的孩子跑步,利用了幾次早自習的時間,後來有家長透過不同方式表達了意見,學校的行政同仁就提醒我,最好製作家長同意書,不同意的就別讓他做了,這樣的動作是在「保護自己」。當時我的想法是,為什麼跑個步也要家長再次同意?那我要學生平常多背幾個單字也需要發同意書嗎?導師班級經營的專業何在,親師的信任關係又何在?

後來想想,既然老師們長期為了取得家長同意,需要耗費這麼多精力在製作各式的表格,又為了愛護地球的前提,我花了一點時間製作了一份「家長同意書匯整表格」,想辦法減少紙張的使用以及重覆動作的麻煩。建議學校可以提前發放給家長,儘早處理,以利後續校務與班務之進行。檔案內容大致分成七大類型:「全校活動類」、「學業措施類」、「人身安全類」、「資料收集類」、「課外活動類」、「課後參與類」及「管教措施類」。檔案免費給教育伙伴們參考、使用,可依照自己的狀況進行刪減修改,歡迎分享!

WORD格式
ODT格式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困難的事,才有挑戰的價值


第一次段考的前一天,我要班上的孩子給自己訂個目標,然後寫在聯絡簿上。

大部份的孩子是保守且小心翼翼的,深怕立了一個很高的標準,然後卻沒辦法達成。因此,有的人告訴我他希望至少每一科都及格;也有平常成績表現還不錯的孩子說,希望至少有20名以上就好(全班也才30個人);甚至有人寫,能考怎樣無所謂,反正早就不抱什麼期望…

國中一年級的孩子,在荷爾蒙不時作祟的階段,習慣用叛逆來保護自己,其實藏在背後的他們內心原來仍然是這麼的弱小。看他們平時一派樂天,下課追逐打鬧、上課躁動不定,結果這樣一些反而讓我看到他們原來這麼的沒自信。

所以在我改完聯絡簿之後,我明白地告訴他們,他們實在太小看自己了。千萬不要在設定目標時就先害怕失敗。我用這句話,勉勵他們:
「困難的事,才有挑戰的價值。」

在電玩遊戲中,玩家扮演的角色會隨著遊戲進程而越來越強大。原本面對的敵人也許難以攻破,但是隨著遊戲的步調,他們會開始變得容易被打敗。然後通常玩家不會繼續滿足於攻略弱小的敵人,而是繼續進一步踏入更有挑戰性的區域,然後再次變強。這才是電玩遊戲的醍醐味,藉由適當難度的挑戰,讓角色成長然後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


學習,跟打怪一樣,都是在挑戰中不斷成長的過程

我帶著班上進行的跑步練習,在學期的一開始,每次都是超慢速跑800公尺。一個多月後,現在開始改為每次練習1200公尺,在第一、三圈的慢速跑中間穿插「努力跑100公尺、慢慢走100公尺」共兩個回合的短距離快速跑。我要他們用自己可以負荷的程度,用力地跑。這個時候一定會覺得喘、一定會覺得腳痠,但是一定要去嘗試。不要過度用力讓自己受不了,但是也絕對不要輕易地就放棄不跑了。等進行幾次這樣的練習,讓他們習慣快跑、緩和的操作模式之後,就準備要針對班級大隊接力讓他們做進行100公尺的間歇訓練了。

間歇訓練是最辛苦的跑步訓練內容之一。在幾個回合中,每次都要以全速進行衝刺規定的距離,在休息讓心跳恢復至一定程度後又要再一次的全速衝刺。

剛剛畢業的那個班,每次進行間歇訓練的時候,總是會有幾個人在100公尺的終點線前10公尺就開始不自覺地放慢速度,也總是因此被我責罵。每次幾個回合下來,說好的全速衝刺也會越來越慢、越來越慢。但是有位女生,她總是按照我的要求,使盡洪荒之力跑完,每個回合都乖乖地用盡全力去做。訓練結束後,她的嘴唇總是會泛白,常常會臉色扭曲。如果正逢訓練後緊接著要進行全校的集會,她有時候還會在此時要求去保健室休息以免在隊伍中昏倒。

國中三年級,他們最後一次參加的校內運動會,這位女生被我安排代表班上參加100公尺的比賽。在站上起跑線時,她扶著側腹,說她其實很不舒服。當時我是希望她不要勉強參賽的,但她仍然堅持要把它跑完。最後,槍聲響起,她彷彿忘了那不舒服的感覺,還是以飛快的步伐奪下了冠軍。然後她淡定地回到班上的休息,嘴唇泛白,好像放下心頭的一顆巨石,才放心地休息,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

她總是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她總是很獨立又很堅強。有時在學習上會遭遇挫折,難免也有跌倒的時候,但她總是在我還來不及去攙扶她之前,就已經站起來了。常常為她覺得心疼,卻覺得怎麼一直幫不上忙。

她給自己的期許很高,但又並非好高騖遠。她在國中三年慢慢地用自己的步調在進步,最後完成了目標,踏過第一志願的門檻。在畢業前,她曾擔心自己會不會在菁英環伺的環境中被擊敗,後來她收拾好情緒,還是像以前一樣義無反顧地出發了。前一陣子,她傳訊息給我,告訴我她現在參加了社團、她知道哪裡不足但是很努力地在學習、然後她過很快樂。
 

勇敢地踏出舒適圈
如果讓孩子總是選擇待在舒適圈中,不去碰撞、不去做嘗試,他們是不會因此變得強大的。只要配合他們個別的狀況,分別給予適度但不過度的壓力,在一次一次的挑戰之中,他們才能激發出鬥志以及潛能。要相信孩子,絕對要相信他們可以做得到。

身為教育工作者,或是身為家長,都應該陪著孩子習慣去面對各式的挑戰。他們難免會遭遇挫折,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告訴他:「做不到,就算了吧!」應該是陪著他們療傷,然後一起了解先前挫敗的原因,再鼓勵他努力再嘗試一遍,去克服原本做不到的事,然後再帶著他尋找下一個挑戰的目標,陪伴他們一直變強。

這是書本上獲取不到的知識,卻是學習的基本精神。「有輸過、沒怕過」,希望我班上的孩子們,都能一直勇敢、堅毅,面對不可能,然後告訴自己沒有不可能。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我這樣解讀Pokémon GO的抓寶雷達現象

Pokémon GO的遊戲公司開始封鎖抓寶雷達了,這個動作造成玩家一片哀鴻遍野,使用雷達進行遊戲的正當性討論又再次浮上檯面,認同與不認同的兩派玩家依舊堅持己見,仍舊少有交集。

在決定寫這篇文章之前,有朋友勸我要小心寫,畢竟目前所謂的擁雷派人數佔了大部份,我的論點可能讓我因此在玩家眼中由紅轉黑。但是我身為老師,站在教育的立場卻不得不提出我的個人立場。網友們、玩家們仍然歡迎各自表述,但是攻擊嘛,就免了吧…

猶記得剛開學不久的某一堂資訊課,為了跟學生探討使用電腦的自制力問題,我問了班上的學生,還有多少人在玩Pokémon GO呢?有個學生舉手問我:「老師我問你,你贊成當飛人玩寶可夢的行為嗎?」所謂飛人,即是利用虛擬的gps定位功能,讓遊戲中的人物可以快速地出現在想要去的地點,如此不需要親自到現場即可進行怪獸的捕捉。對於這個問題,我當然是嚴正地表示,飛人這個動作就是作弊,無論你的動機為何,作弊的行為就是不可取。對於遵守規範進行遊戲的立場,我一直很堅持,這也是我對於抓寶雷達使用的不變觀點。

抓寶雷達的運作機制,是直接告訴玩家怪獸的「精確」出現位置,讓玩家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現場,用相對較少的精力捕獲想要的怪獸。目前Pokémon GO遊戲中搜尋怪獸的機制稱為視野(SIGHTINGS),它僅僅能夠告訴玩家附近可能出沒的怪獸,但是缺少了指向性與距離的提示,導致玩家只能盲目尋找卻還是容易失之交臂,平白造成更多的挫折感。加上遊戲中對於怪獸強弱設定的不平衡,讓玩家追求的主要對象一直局限於少數特殊怪物。怪獸出沒位為了強力特殊怪獸的取得、或為了怪獸圖鑑的完整收集,讓抓寶雷達的使用竟然在玩家間變成了主流。靠著雷達的運作,常可以看到街頭巷尾會突然湧現人群與車陣,在十幾分鐘的精確捕捉過程之後又都全部瞬間消失的奇特追怪現象。
(抓寶雷達運作示意,來源:http://n4g.com/)

祕技、攻略與外掛程式

在電玩遊戲還未與網路連結時,進行單機遊戲的玩家們會流傳因為程式臭蟲(BUG)而產生的祕技,能夠快速取得原先難以達成的遊戲成就(等級、裝備或是快速通關…等)。部份遊戲內容因為條件設定的嚴苛,在正常遊戲過程中不容易達成完整的體驗,所以遊戲攻略變成另一個重要的存在。以我的經驗來說,使用祕技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感,對於體驗遊戲來說反而是個破壞的行為(在這裡不討論刁難玩家的設定問題)。對照攻略進行遊戲,也要注意涉入程度的問題,要是全部照本宣科按照攻略來玩,也容易讓遊戲變成制式化的過程,反而少了很多探索的樂趣。

線上遊戲的公平性問題

直到單機遊戲變成線上遊戲之後,就有了所謂「公平性」的問題。遊戲公司必需進行一定程度的規範,讓所有玩家在遊戲中能夠受到公平的待遇。若有部份人利用了遊戲的漏洞,或是透過外掛程式等等的方式,快速地取得原本無法輕易取得的遊戲成就,讓其他玩家在正常進行遊戲的方式下仍然難以望其項背,可能因此造成玩家的挫折感而選擇離開遊戲。原本設定為不易取得的等級、裝備或物品在被大量輕易獲取之下,也就跟著縮短了遊戲所設定的壽命期限。

在Pokémon GO遊戲的設定上,原本部份怪獸的設定就是難以遇見與捕獲的。因為抓寶雷達的出現讓玩家能夠直接掌握怪獸的位置,近來更已經進化成除了位置的訊息,還能夠同時顯示資深玩家最在意的、影響怪獸強弱的個體值(IV)。由於遊戲中有道館的攻打與佔領機制,若能因為使用抓寶雷達,就能讓玩家輕易地取得強力怪獸。部份玩家所致力的是寶可夢圖鑑(Pokédex )的搜集,掃怪雷達也有助於他們在短時間內達成收集的成就,將能大量節省時間成本。這對於上述遊戲公平性的探討,就是直接性的危害。

你可以說遊戲官方對於搜怪視野機制的設計有問題,你可以說官方對於怪獸出沒的位置又及強弱平衡等設定並不夠好,但是這都不是因此可以違反遊戲規範的理由。

以前我曾經玩過好一陣子的暗黑破壞神2(Diablo 2)遊戲。它擁有隨機的遊戲地圖,每次登入遊戲後,玩家所需要探索的環境是不一樣的。為了朝下一個目標地點前進,必需有許多找路的時間。後來有了外掛地圖程式(maphack)的出現,直接幫玩家把找路的過程給省略了。後來這個程式被官方所禁止,執意使用的玩家可能遭到永久的帳號停權。難道我們因為地圖設計複雜,就向官方主張外掛程式的合理性嗎?(當然我知道程度上還是有差異的,只是本質上我認為相同)

虛擬遊戲成就的追求

我們常常會說,電玩遊戲中的數據是虛擬的,無謂的堅持追求電玩中的成就是空虛的。但是我觀察許多的成年人Pokémon GO玩家,堅持使用抓寶雷達是合理的行為,這何嘗不是一種沉溺於虛擬成就的現象呢?從遊戲中想要追求的滿足感,非得透過違反規範的手段才可以獲得,這就不是一個健康的狀況。

你可以去責怪遊戲公司對於運作機制的設計不良,你可以希望遊戲公司根據玩家的反應進行調整,但是在這之前,不應該違反規範利用漏洞或是外掛程式來進行遊戲。難道從抓寶雷達帶來甜美的經驗,就可以讓這種行為變成是能夠被鼓勵的嗎?我們不希望孩子透過作弊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為什麼同樣違反規定的事情卻變成積非成是了呢?

我曾經短暫地試用過掃怪雷達,很快的就不再去使用了。寶可夢原本故事背景的設定,讓我有我認知的訓練師原則,但是這點我不在這篇文章中探討,否則容易被導向遊戲經驗認知不同的問題。

我要強調,現在的設計真的有缺陷,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搜怪機制出現。也許有一天,官方願意修正上面所說的種種設計不良的問題,甚至也許有一天會出現官方版本的抓寶雷達。但是在這之前,任何違反公平性的行為都應該被制止。我只是寄望所有玩家,無論你追求的是什麼樣的遊戲經驗,都能夠在符合規範的情況下遊玩。同時身為玩家與教育工作者,這是我的期盼,也是我的呼籲。

以上道理其實是普通且平凡的論述,竟然要花這麼多字才把文章寫完,只能說玩家們對於寶可夢追求真的有無窮浪漫吧!
最後敬祝各位訓練師快龍捕獲順利!
(來源:神奇寶貝百科https://wiki.52poke.com)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寶寶不夢,但寶寶可夢」,從Pokémon現象談世代溝通 - 161004演講後記

從事教職十三年,第一次受邀到校外演講。
承蒙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學生輔導中心的顏老師邀請,
讓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對我的生命與教學歷程做個脈絡上的整理,
與其說是去演說,其實得到最大幫助的還是我自己。

以下針對今天的講題與內容做點摘要與心得,
跟大家一起分享,謝謝關心我的所有朋友,我又完成一次不可能的任務了!

=================================================

從談論Pokémon現象到可以對世代溝通議題做演說,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

自今年八月以來,只是因為在教育部開會時一個翻白眼的動作,以及一篇部落格的文章,然後就誤打誤撞上新聞,一步一步的演變成現在這樣,終於有人願意看我寫的文章、有人願意聽我說話。

既然是因為這件事而起,就用這件事發生的場景作為今天的開場,當做一個紀念。


演說一開始,在簡單介紹我是一個到底有多宅的非典型馬拉松跑者之後,
先帶入的是我目前的人生歷程,我用「在低迴處掙扎求生」幾個字做為這部份的大標題。

小時候家裡的狀況還算不錯,經歷幾次風暴事件之後,不只是經濟因此陷入困境,家人尚且自顧不暇,所以我必須被迫學會去獨自面對各項挑戰課題。
從當學生一直到出社會工作這些年來,無論是學業、社團、工作、人際與求知,我一直在跌跌撞撞中學習與成長,我只能拿各種的犯錯經驗做為我成熟長大的養份。
過程很痛苦、很難過、很不健康,受了很多的傷、也傷過很多的人,身上刻下的印記是難以磨滅的記憶,但是也讓我漸漸強大而茁壯。

之所以要花一點時間闡述我的人生經驗,其實是想告訴這些大學生,在我必須努力才能尚且求得生活平穩的同時,我仍不忘時時充實自己,在學業上我也曾經經歷失敗,但我還能有學習不同其他事物的主動態度,甚至在成為馬拉松跑者之後,然後仍舊抱持對電玩、對動漫的熱情,至今仍不間斷。

接下來,開始要進入正題了。

我將世代溝通問題的產生,分成上下兩個部份來談。
首先試圖分析長輩們、大人們,是如何讓世代間產生溝通的困難,
然後再告訴這些大學生們,對於這種情況他們可以採取的對策又是如何。

作為父母親,其實是開啟了一個永遠不間斷的學習過程。
從學會餵奶、換尿布、洗澡,照顧孩子各種生理上的需要之後,
後續的陪伴、教養與漸漸會開始遇到的溝通問題,無一不需要學習。
然而,大人的生活經驗,對於事情的觀點、處理事情的個性,
在他們成年後、工作後差不多已經定型,不容易有改變的機會。
所以父母親們對於教養問題,其實只是投射自己的經驗與認知,並非時時俱進,
除非願意不斷地持續關心不同的議題、吸收更多的新知,
否則能夠生育不代表就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這也是為什麼有部份的家長,一開始自稱關心學校教育,
卻往往容易走偏,變成了干涉學校教育。

當長輩的人,往往已經習慣處於較高的權威與地位的相對位置,
光是願意放下身段拿出耐性與孩子們討論事情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更何況有時候要談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像這次談到的Pokemon現象,對於未曾接觸過這遊戲的大人們來說,
有多少比例的人因此會先去了解它,甚至是願意向孩子詢問、學習?

新的東西出來得太快,光是學會每樣孩子的次文化,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許多大人們不願意了解,也沒有動機想要了解,
於是乎這樣的溝通模式就會出現了:「這些東西就是那樣而已啦!我年紀一大把了什麼沒遇過,所以你們吼#$%&*@……(以下省略一千字的指導內容)」

如果今天與長輩發生爭執的主要對象,是跟學業、工作無關的事情,
包含電玩、動畫、漫畫乃至於一切傳統認知上的「不正經」的娛樂,
期待他們能以同理心來面對,有時難度更是高上許多。
所謂「娛樂」兩字,其實帶給我們的就是單純的愉悅感覺而已,
它並不需要同時帶來什麼知識,也不需要連帶給我們什麼實質的收穫,
什麼都要扯上教育意義、什麼都要有正面效益,實在是太累太假掰了啦!

但是大人們就是會擔心,擔心你們因為把所有的精神都投入在娛樂上頭,
反而忘了學習,反而忘了把原本該完成的事情先做好。
所以大人們容易把這些事情界定成「沒有用」的東西,
不只不會用同理心來看待我們重視的這些娛樂,更不會花時間跟你討論,
不如直接禁止,因為一切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代溝也就因此而起。


在談完大人們的部份之後,既然大家都知道想要改變大人根深蒂固的個性與觀念是這麼的困難,既然今天的演講對象是還具有可塑性的年輕人們,最後這一個部份才是我想帶來的重點。
既然期許自己將來可能會是新世代的主人,對於世代溝通差異的現象,你們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努力?

重點是「開闊的心態」

自青春期以來,由於荷爾蒙的作祟,年輕人們習慣將自己緊緊包裏起來,像隻刺蝟一樣防禦著來自於長輩的關心。在溝通之前已經先自我封閉,那要如何接受外面想要給予的善意?

新知的獲取,年輕世代同樣也有學習上的焦慮。
對於學科尚且如此,要他們更進一步主動學習各種新的事物,他們也一樣會排斥、抗拒、不願去接受。既然如此,那要如何怪罪那些有學習焦慮的大人們呢?
所以我期許他們,永遠都要有學習的熱情,務必時時主動去接觸去了解各種議題,時時不忘充實自己的腦袋。

與長輩溝通的時候,很多衝突的發生來自於雙方都沒有足夠的耐性對待彼此。
我以教大人使用電腦為例,通常年輕人最不喜歡教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親,在教同儕或外人的時候,脾氣反而顯得好多了。
對於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在不自覺中流露出情緒。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練習、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永遠要保持耐心去對待你最親近的家人,把最好的脾氣,留給你的家人。

接著,我希望他們一定要設法學習怎樣才能有一個好的表達能力,練習如何去包裝、說明、建構與表達一個議題。
向長輩說明一件事、一個想法,越能清楚且有條理的表達,越能帶來良好的溝通效果。日後在職場上,有這樣的能力同樣也是很重要的。
家人是對你永遠是最寬容的了,利用與他們聊天討論的機會,時常練習這樣子如何好好地說話,培養出良好的表達能力,同時讓你們的溝通更順暢,真是再好也不過的事了。

最後,我希望這些大學生們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人是什麼樣子的?或者是否可以反過來這樣問自己,該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理想中的那個大人?

各位年輕人們,希望你們都能透過學習、透過探索、透過對生命歷程的無畏與熱愛,讓自己可以一直變得強大。有一天,當你們也長大了,無論是面對你的長輩、面對你的孩子,溝通的差異將不再存在,而會發展出一個全新的模式、一個嶄新的模樣。我希望你們永遠都能這樣期許自己,千萬不要讓自己變成你年輕的時候最不喜歡大人的那個模樣。

=================================================

【後話】
準備一場演講真的很不容易,準備講稿、修改內容、調整投影片花的時間自然不在話下,上場前一天更緊張到失眠,比我以前要跑初馬前一天的焦慮症狀還嚴重。真正站在台上的時候,更是慌張到快要語無論次,短短的時間死掉了無數的腦細胞…

下次還會有演講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現在好累……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陪孩子玩的勇氣


四月一日,導師他從早上開始臉就一直很臭,盯著桌上的段考考卷若有所思。

到了下午,導師走進教室,將一整包的考卷用力地往桌上一放:
「你們考這個是什麼成績?平常混太爽了是不是?現在我給你們二十分鐘準備,等一下同樣考卷再考一次。這次考不到八十分以上的就給我小心了,我一定跟你沒完沒了!」

很少看到他這麼怒。孩子們噤若寒蟬,乖乖地拿出課本埋頭準備考試。

才過了五分鐘,導師就要大家把書收起來。雖然明明知道時限還沒到,但是看他的表情,算了還是不要在這個時候出聲音比較安全!

「全部看我,你們知道為什麼我要這麼生氣嗎?那是因為 
 今、天、是、愚、人、節、啦!哇哈哈哈~~」

===========================================================

十二月三十一日。

「各位同學,今天就是今年的最後一天了,老師決定要帶大家進行一個跨年的活動!」

「喔耶~~!」(台下傳來一片歡呼聲)

所謂的跨年呢,就是在地上放一個年字,然後在上面跨過來又跨過去……
(掏出一張A4的紙,因為正逢猴年,所以上面已經寫好大大的"猴"字)

「待會每個人都要從後門出去,從前門跨過這個字進來教室,然後要跟我說新年快樂!」
(孩子默默地魚貫而出,完成任務的人都得到一張20元的合作社禮券做為紅包)

(新手繪製的跨年賀圖)

===========================================================

禮拜一的第一堂數學課,老師走進教室後開口的第一句話:

「欸欸~ 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這次放假做了什麼嗎?」

(底下一片沉默,經驗豐富的孩子知道大概又會聽到什麼奇怪的事)

周末!出遠門!放鬆!唉唷!!」(手足舞蹈)

「老師,你要不要開始上課了……」

「喔!好啦,真是沒幽默感…………打開課本第30頁……」

===========================================================

隨著相處時間越久,班上的孩子們也逐漸習慣我這個怪怪的導師,三不五時就想一些奇怪的事情,然後強迫大家配合。

幫每個同學拍個人照留念很好啊,就要在黑板上面劃圓圈寫上座號,叫他們模仿候選人抱拳拍宣傳照。
畢業旅行在墾丁的龍磐公園,小隊輔帶他們玩丟外套體驗海邊風大的感感,我會一個箭步上前抓起地上的外套,然後把它扔得更遠再叫他們自己去撿。
下課時間,突然看到我穿著恐龍騎士裝,站在大家都看得到的草坪上面拍照。



 (大庭廣眾之下…)

有時候看他們無言的表情,彷彿已經放棄阻止我的念頭。
在陪我玩過之後,還會若有所思地問我:「老師,為什麼只有你會陪我們玩?

其實,十多年來的教學歷程,我一直在不斷地修正我與孩子們的相處模式。

我也是經歷傳統管教式教育長大的孩子,
我曾經以為在絕對的權威下,才可以有效率、而且有效果的管控學生。
所以上課時我不苟言笑,帶班時更是嚴厲而難以親近。
學生也許是屈從,也許是敢怒不敢言,所以在表面的順服之下,背後總是藏有更多的不滿。
從陽奉陰違開始,累積了夠多的情緒之後在網路上面爆發開罵,甚至是直接在聯絡簿上、當著我的面表達他們憤怒的抗拒之意。
當時的我一直不能理解,我以為嚴師方能出高徒,結果我的收穫竟然只換來孩子對我的絕對不信任。

我不斷嘗試與修正帶孩子的方式,我一直在思考,同樣要表達對孩子的期許與要求,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呢?

最後我決定:順從自己本來的風格。

其實熟識我的朋友們,在平常相處的時候,總是說在我身上感受不到傳統認知中老師的氣質。
我總是說話不正經,我愛打電動我很宅,我會花很多時間接觸年輕人的次文化,照理來說我應該會很像孩子,應該是一個跟孩子沒距離的老師。

因此我嘗試在跟孩子的相處過程中,逐步釋放我的本性,透過他們的語言、踏入他們的世界。

孩子們剛開始看到我這個樣子,難免會有點不習慣。
久而久之,他們從不習慣變成更不習慣,然後就接受這個樣子了。

我發現,我們的溝通在無形中竟然順暢了許多。
我不需要特別告訴他們「其實老師都是為你好」,但是我說的話他們更願意去聽了。
犯了錯被我責罵被我處罰,以前我還要逼迫他們說:「謝謝老師!」才願意放他們離開,
現在他們自己就會笑笑地對我說:「老師謝謝!」然後下一節課遇到我還是能跟我嘻嘻哈哈。

 
(高雄駁二特區,老師親自示範正確的核心訓練plank平板式動作)

有些氣氛,在無形中改變了。我開始找到紀律與遊戲的契合點。

以前我還真的會害怕跟孩子玩。
因為我還是會認為老師、學生之間就是該有適當的份際存在,一但讓中間的距離太過接近,孩子們將難以掌握,對老師將不再言聽計從,將會發生一場可以預期的災難。

其實,把握互動的分寸並不難。孩子們其實也不想遇見一個毫無權威的老師,只是一味配合學生的要求、隨波逐流的老師,他們受到的尊重反而會流失的更快。

孩子們想要遇見的,是「有明確原則」的大人。

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國中學生,荷爾蒙造成的情緒問題,在幼稚與成熟轉變期間的焦慮與不安,在他們面對的是沒有原則可言的大人時,他們會有更大的反彈。
他們不是不喜歡被管,他們不喜歡的是只聽到「不可以」卻總是聽不到「為什麼不可以」。
更糟糕的,有些大人最喜歡這樣表達「反正我是為你好,所以我說了算!」,這種自以為是的語言絕對超過他們的容忍範圍。

所以老師們在帶孩子的時候,必須掌握明確的「原則」。
在經過溝通與同意之下,訂下共同應該遵守的約定。
過程中不能只是老師一個人說,再問他們「誰不同意?」(拜託,誰敢在老師前面大聲說我不要啊!)
然後既然訂下了規定,就要全班配合、一視同仁。

獎、罰都要有依有據。

如果大家都同意,在校內得到比賽的名次應該有對應的獎勵,該給的時候老師不吝給;
如果大家都同意,取得名次是應該的,本來比賽就要努力表現,不用給獎勵的時候也別心軟而輕易破壞這個共識。

班上可以有哪些處罰犯錯的方式?訂出罰則之後,一旦犯了錯就該勇敢承受。
每次受罰之前,要清楚釐清究竟是做錯了什麼事,然後要孩子覆誦一次依據約定該怎麼處罰,接著就切實執行。
一再的告訴他們,老師的處罰,絕對不是為了讓你們身心靈上因此受到什麼樣的傷害,只是要你們記得教訓、然後去改過。
我們不被情緒所左右,不隨意增加處罰的內容,也不讓任何人有該受罰而未受罰的情況。
因為大家有共識,孩子也清楚犯了錯會採取的處置模式,他們就能夠打從心裡認份地接受。

面對規定,我們一起配合。
面對跑步的訓練要求,我們仍然一絲不苟、絲毫不放鬆。
然後剩下的時間,我們互相分享、一起玩鬧。

對於孩子的次文化,我們大人嘗試去接觸、認識看看。
也許不能樣樣都懂,但是不要怕承認,千萬別不懂卻硬要說我真的很懂。

陪孩子玩,就玩吧,不是什麼事情都一定要扯上教育意義。
難道開個愚人節玩笑,也要結合歷史典故或公民道德的議題嗎?太累了吧!
玩寶可夢就玩寶可夢,單純享受收集、與人互動的樂趣,融合教材當然很好,沒有跟數學英文地理配上關係也沒關係啦!

如果你問我,我們怎麼賦予孩子們玩的能力。
或是換個方式問,該怎麼讓孩子們知道如何正確的玩?
其實大人的責任,就是放下絕對權威的身段,然後陪他們一起探索。
孩子們天生就會玩,當旁邊有一個知道怎麼玩、也願意陪他們玩的大人在,到底還要擔心什麼呢?



【後記】
在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好接到開學五週以來第三次的家長投訴。
仍然是帶孩子跑步的事情,仍舊不被那位家長認同。
我以為上次的文章已經足夠清楚表達我的立場,也能說明帶孩子運動連帶出現的好處。
結果,他們還是不願意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嘗試、克服所謂的困境,
(好啦!花不到十分鐘超慢速跑兩圈操場共800公尺到底是什麼困境?)
而是不斷地拿個人的小狀況來當作不配合的理由,怕流汗怕蚊蟲叮怕沒精神怕沒時間吃早餐,
這次還試圖透過有力人士想影響我的班級經營理念,甚至連不惜轉學的話都出來了。

有人問我,何不做張「家長同意書」讓他們自行勾選。讓願意跑的孩子跑、不想跑的人就隨他去。
乍看之下似乎這個做法可以保護我的安全,但是它也正好反應了現在教育現場最可悲的情況。
家長將孩子交給學校,不再是全面相信老師的教學專業。
任何可能賦予孩子的教育措施,都要先經過家長的「同意」才能進行。
難道,我們也要製作「背英文單字同意書」、「寫作業同意書」或是「清掃教室同意書」給家長們簽名才能進行嗎?
校內辦理各項團體比賽也都要簽同意書喔,沒簽名的就不用參與練習了這樣。詭異且可笑,不是嗎?

大人們,就放手吧!
我的小孩目前就讀幼稚園,老師也說希望家長放手,小朋友一開始上學會哭,但是只要學習,很快就能夠適應。
你的孩子們已經是國中生了,有一個老師願意陪伴你的孩子,願意看顧孩子的健康,願意磨鍊孩子的意志,甚至願意陪孩子玩,你們到底還要不放心到什麼程度?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透過跑步,我們想告訴孩子們什麼事?



我對於班上孩子的體能要求,有近乎偏執的堅持,不輕易妥協到了可以稱為頑固的程度。

五年前,我因為過度肥胖而心臟病發,差點付出了生命為代價,才讓我痛定思痛,決定透過運動與均衡飲食來找回健康的自己。

在得到重生之後,我把對跑步的執念帶入我的班級經營理念中,成為帶孩子的中心思想。我多麼希望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可以讓我班上的孩子們都足夠的強大。未來還有種種嚴酷而長期的各種考驗,他們必須有健康的生理、無畏的心理才足以挑戰、克服。

今年,又迎接一批國一的新生。我的班級在我的堅持下,繼續扮演著操場上的特殊存在,每個禮拜有三天的早自習時間,由我親自帶著,一起跑步。


運動的重要,大家都知道

只是,迄今為止,開學才三個禮拜,我就接到了家長兩次的反應,一次是找我、一次是找我的主管。家長是會擔心的,擔心一大早就運動會不會影響整天上課的精神,擔心流汗了會不會讓孩子身體黏膩不舒服,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所以問我,為什麼不在體育課時間有運動了就好?是啊!為什麼不呢?

有人說,想要加強自己說話的力道,必須先援引有力的數據、論文或是法條。所以請先看看「國民體育法第六條」:各機關及各級學校應依有關法令規定,配合國家體育政策,切實推動體育活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並應安排學生在校期間,除體育課程時數外,每日參與體育活動之時間,每週應達一百五十分鐘以上。

所以,我們的教育部體育署早已在102學年度下學期開始,在高級中等以下的學校推行SH150方案:「S代表SportsH代表Health,為培育學生運動知能,激發學生運動動機與興趣,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奠定終身參與身體活動的能力與態度,本署依據國民體育法第6條之規定,推動『學生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方案』。藉由法規的修正,明訂學生在校期間應安排學生在校,除體育課程時數外,每日參與體育活動之時間,每週應達150分鐘以上…」

是的,根據法律的規定以及教育部的規劃,高中以下的學生每個禮拜除了體育課之外,在學校五天的上課期間,運動時間平均每天要達到30分鐘以上。而我的班級目前每個禮拜跑步三次,每次才跑兩圈操場共800公尺,扣除熱身時間後每次真正的運動時間不到10分鐘,總累積時間加總下來連規定時間的五分之一都不到。這樣子會太多了嗎?我是不是搞錯什麼了?

其實,不用特別寫文章說明,每個人明明都知道運動的重要。
透過長期累積、循序漸進的練習,可以打下紮實的體能基礎;
透過參加比賽,有明確的目標下,可以激發孩子的鬥志;
透過施以適當強度的訓練內容,可以壓榨出他們意想不到的潛能;
透過參與團隊的訓練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協調、合作與互相理解的精神;
透過長期在信念上的潛移默化,可以讓孩子們知道堅持的可貴…

我相信這些道理,誰都能說得比我完整、講得比我精彩。只是孩子們不會一開始就懂,必須靠我們這些大人引導他們,時間慢慢推進、他們才會逐漸體會。孩子們其實很單純的,對於老師的要求並不會一開始就真的很排斥。他們只是一直都在睜大著眼睛,看著老師們、大人們到底展現了什麼東西給他們?想要告訴他們什麼事?

團隊精神與個別差異

不可否認,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一,我們當然知道不能用同一套標準來要求他們。在訓練進程的初期,我會以低強度來安排練習的內容,由我親自帶著全班同學一起進行,務必讓所有人都能完成。

只是大多數孩子都不喜歡跑步,他們總覺得跑步是很無聊的運動,原本體能就比較差的人,更是視跑步訓練為畏途。光是用虛無飄渺的團隊精神來逼迫他們參與,是不容易被接受的。

所以我認為關鍵在於應該要讓孩子們了解:「個別差異並非特立於團體之外」。所有的團隊裡面,永遠都不會存在全體一致的可能,每一位個體能做的是去適應,而團隊的領導者能做的則是指引。所以面對訓練過程中的個別體能差異,老師要做出相對應的調整,每位孩子都能得到尊重,不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可以被剔除的。無論如何,老師都會想盡辦法陪著你一起進步,老師絕對相信你有一天可以跟上大家的腳步。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會藉由故意不配合的表現來展示自己的特別,希望吸引大人的注意。其實他們正處於邁入成熟個性的摸索階段,其實他們很茫然。當我們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要配合團隊的練習,就是明確地告訴他們:「你的特殊,並非來自於對於規則的反抗,願意嘗試去融入,更能表示出你與眾不同的成熟。」不只是在校園裡,未來每個人都一直要面對與不同團體的磨合問題。在這個階段就能知道該如何在團體中保有個別差異,卻也同時能融入團體,這是多麼難得的學習機會啊。

爸媽,我正在長大,請別為我擔心

如先前文章中所述,就像家長總是會有很多的擔心,難免會害怕孩子因為參與跑步的練習反而影響學習。畢竟會遇到我這樣的老師,機會應該不多。

我認為,這是教育孩子克服困難的一個絕佳機會。攜帶毛巾於運動後擦拭、多帶一套衣服進行更換、使用防蚊液或塗抹藥膏避免因為穿短褲招致蚊蟲叮咬而過敏,父母親們與其想盡辦法替孩子們避免這些小麻煩,更應該訓練他們該如何去處理。

真的,這些都只是生活上的瑣事而已,國中的孩子早就過了我們該處處替他們擔心的年紀了。對於小時候的他們,我們總是噓寒問暖呵護備至,但總有一天他們要學習長大,國中了還不肯讓他們面對問題,什麼時候才要開始呢?其實孩子們早就足夠堅強,他們早就能展翅,身為父母親能做的是信任與支持而已。

另外,我也一直這樣告訴孩子,家長會擔心你們也是正常的。與其像小時候撒嬌耍賴,也是要學著讓父母親知道,我該是要學著長大了。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關心我,但是希望你們也能相信我,只是一點小事嘛!我能克服的,我一定會做給你們看!

老師,你在做什麼?

我最怕聽到老師這樣對我說:「因為你有在跑馬拉松才有可能這樣帶,我,可不行!」有這樣的想法,就像是你試圖告訴孩子,運動是存在著門檻的,不需要努力嘗試就可以宣告放棄。

「以身作則」四個字,是教育環節中最知易行難的部份。在很久以前,我曾經要求班上違反常規的孩子到操場跑兩圈以示懲誡。當時我認為這樣的份量並不重,只是略施薄懲的程度而已。結果導致了孩子與我產生嚴重的誤會與衝突,後來才知道,我當時「只有站在旁邊看,還不時喝罵」,孩子對於我的表現,給予了「憑什麼」三個字的評價。

一開始帶著孩子跑步,也有人曾經發出這樣的質疑,說我要求他們做這麼多,我自己做得到嗎?所以我這樣要求自己,我要讓我做到讓他們無話可說的程度。所以我不斷地逼迫自己做他們十倍份量以上的訓練,不斷地在賽場上突破自己,就是要證明給他們看,老師絕對不會要求你們做我自己也做不到的事,然後,等著有一天你們比我更厲害。

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神力。一開始跑步的我,身上比現在多背了二十公斤的肥肉。當時只有跑800公尺就足以讓我頭暈目眩、臉色發白。我用親身經驗證明,只要願意嘗試,規律且堅持的訓練,就能夠逐漸進步。跑步,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老師們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專業的跑者,才能帶著孩子們運動。只是當你站在操場旁邊看著孩子們跑步,可能還一邊大喊:「跑起來!」當孩子們反過來邀請你一起參與,你卻只回答:「噢!我不行~」難道,你也允許孩子們都不去做嘗試,就直接說我什麼都不行嗎?就算跑步這件事,對你來說真的是辛苦的,只要你讓孩子們看到「老師雖然我不太厲害,但是老師願意試試看」就好了。師生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那該會是多麼美的風景啊!

謝謝老師,我進步了!

在接到家長的投訴後,心裡頭難免會有失落的感覺。對於理念的堅持是一回事,面對阻力要一直保持正念又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在班上跟全班的孩子溝通過後,我請他們在聯絡簿上告訴我,跑步這幾個禮拜以來的感覺。當我看到有幾個小女生這樣寫:「謝謝老師帶我們運動,現在跑兩圈操場我已經不會覺得喘、也不會累了!」害我一邊聯絡簿,一邊帶著笑意。我很高興孩子們可以體會,因為慢慢累積而逐漸進步的可貴與喜悅。這個進程有時候只能等待,卻不容易收穫。

「要放棄可以有一百個理由,要堅持下去只要一個信念就夠了。」這句話,是我常常對著剛畢業的那一屆孩子所說的。他們一開始對於跑步曾經是多麼的排斥啊,經過幾次的比賽、經過幾年的磨合之後,跑步變成是我們班級的特色,也變成我們最難忘的回憶。國三畢業旅行的第二天清晨,我們六點出發,奔馳在墾丁的馬路上,然後在海邊留下合影,那是我們最特別的紀念。 



來自家長與孩子的不理解,一直都會存在著,沒有真正消失過。我真的可以因為遇到那些阻力,就收起對跑步的執著,放自己也放孩子一馬。但是,我不想讓孩子們以為老師也是一個容易放棄的人,明明是對的事卻因為害怕而退縮,我不願意讓孩子們以為,以後你們也可以像老師一樣做個半途而廢的人!

對於我的信念,我有位兄弟給我下過一句眉批,他說:「什麼叫驕傲,能走自己的路還能昂首闊步,這就是驕傲!」我擁有跑者魂,我在對的路上堅持前行,我願意讓我的孩子們都擁有這樣的信條。孩子們,讓老師陪著你們一起驕傲,不畏風雨、抬頭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