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透過家長同意書看教育的信任崩壞問題

最近幾天,各媒體不約而同地對於台北市政府與google合作打造之數位教育平台議題,進行舖天蓋地的窮追猛打。從一開始的個資洩露問題,到後來談論的未經家長同意可否為學生開設帳號問題。

相關新聞與評論相當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以下僅代表性選錄兩則給大家參考:

貪Google免費帳號?北市35萬學生個資恐外洩
北市府洩學童個資 家長都說NO

(截圖來源:鏡傳媒)


我的大女兒目前就讀幼稚園大班,正值老師說了算的乖巧黃金時期,每天放學都會清楚交代今天我們必須在什麼通知單上簽名,包括施打流感疫苗、塗氟,也包括學校的各項活動我們是否參與,深怕萬一漏簽什麼就糟了,明天不知道怎麼跟老師交待。

若老師同時在學校兼任導師職務,永遠發不完也收不完的各項家長通知單、家長同意書,是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靨。若班上的家長有空每天幫孩子檢查、簽名,那會是一件多麼難得、多麼幸福的事。但是事情永遠不會這麼美好,每次都是要花好幾天、一個禮拜甚至一個月,還無法將回條收齊。但是很多事情不能因此就停擺啊,只好在收齊回條前就做了。但是問題來啦,萬一孩子因此出了什麼問題,家長跑來學校興師問罪,對你說為什麼我什麼事情都不知道、甚至要求賠償那該怎麼辦?

這就是現在台灣教育的信任崩壞問題。家長容易對學校實施的各項措施產生疑問與不信任,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爭議,就逐漸演變成現在萬事都要回條的情形了。所有的活動都必須通知家長、取得家長同意,為了有憑有據一定要家長簽名。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只要不是乖乖坐在教室裡面念課本上課,其他額外要進行的活動也一定要讓家長同意,才不會莫名地被冠上許多莫需有的罪名。

之前為了帶班上的孩子跑步,利用了幾次早自習的時間,後來有家長透過不同方式表達了意見,學校的行政同仁就提醒我,最好製作家長同意書,不同意的就別讓他做了,這樣的動作是在「保護自己」。當時我的想法是,為什麼跑個步也要家長再次同意?那我要學生平常多背幾個單字也需要發同意書嗎?導師班級經營的專業何在,親師的信任關係又何在?

後來想想,既然老師們長期為了取得家長同意,需要耗費這麼多精力在製作各式的表格,又為了愛護地球的前提,我花了一點時間製作了一份「家長同意書匯整表格」,想辦法減少紙張的使用以及重覆動作的麻煩。建議學校可以提前發放給家長,儘早處理,以利後續校務與班務之進行。檔案內容大致分成七大類型:「全校活動類」、「學業措施類」、「人身安全類」、「資料收集類」、「課外活動類」、「課後參與類」及「管教措施類」。檔案免費給教育伙伴們參考、使用,可依照自己的狀況進行刪減修改,歡迎分享!

WORD格式
ODT格式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困難的事,才有挑戰的價值


第一次段考的前一天,我要班上的孩子給自己訂個目標,然後寫在聯絡簿上。

大部份的孩子是保守且小心翼翼的,深怕立了一個很高的標準,然後卻沒辦法達成。因此,有的人告訴我他希望至少每一科都及格;也有平常成績表現還不錯的孩子說,希望至少有20名以上就好(全班也才30個人);甚至有人寫,能考怎樣無所謂,反正早就不抱什麼期望…

國中一年級的孩子,在荷爾蒙不時作祟的階段,習慣用叛逆來保護自己,其實藏在背後的他們內心原來仍然是這麼的弱小。看他們平時一派樂天,下課追逐打鬧、上課躁動不定,結果這樣一些反而讓我看到他們原來這麼的沒自信。

所以在我改完聯絡簿之後,我明白地告訴他們,他們實在太小看自己了。千萬不要在設定目標時就先害怕失敗。我用這句話,勉勵他們:
「困難的事,才有挑戰的價值。」

在電玩遊戲中,玩家扮演的角色會隨著遊戲進程而越來越強大。原本面對的敵人也許難以攻破,但是隨著遊戲的步調,他們會開始變得容易被打敗。然後通常玩家不會繼續滿足於攻略弱小的敵人,而是繼續進一步踏入更有挑戰性的區域,然後再次變強。這才是電玩遊戲的醍醐味,藉由適當難度的挑戰,讓角色成長然後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


學習,跟打怪一樣,都是在挑戰中不斷成長的過程

我帶著班上進行的跑步練習,在學期的一開始,每次都是超慢速跑800公尺。一個多月後,現在開始改為每次練習1200公尺,在第一、三圈的慢速跑中間穿插「努力跑100公尺、慢慢走100公尺」共兩個回合的短距離快速跑。我要他們用自己可以負荷的程度,用力地跑。這個時候一定會覺得喘、一定會覺得腳痠,但是一定要去嘗試。不要過度用力讓自己受不了,但是也絕對不要輕易地就放棄不跑了。等進行幾次這樣的練習,讓他們習慣快跑、緩和的操作模式之後,就準備要針對班級大隊接力讓他們做進行100公尺的間歇訓練了。

間歇訓練是最辛苦的跑步訓練內容之一。在幾個回合中,每次都要以全速進行衝刺規定的距離,在休息讓心跳恢復至一定程度後又要再一次的全速衝刺。

剛剛畢業的那個班,每次進行間歇訓練的時候,總是會有幾個人在100公尺的終點線前10公尺就開始不自覺地放慢速度,也總是因此被我責罵。每次幾個回合下來,說好的全速衝刺也會越來越慢、越來越慢。但是有位女生,她總是按照我的要求,使盡洪荒之力跑完,每個回合都乖乖地用盡全力去做。訓練結束後,她的嘴唇總是會泛白,常常會臉色扭曲。如果正逢訓練後緊接著要進行全校的集會,她有時候還會在此時要求去保健室休息以免在隊伍中昏倒。

國中三年級,他們最後一次參加的校內運動會,這位女生被我安排代表班上參加100公尺的比賽。在站上起跑線時,她扶著側腹,說她其實很不舒服。當時我是希望她不要勉強參賽的,但她仍然堅持要把它跑完。最後,槍聲響起,她彷彿忘了那不舒服的感覺,還是以飛快的步伐奪下了冠軍。然後她淡定地回到班上的休息,嘴唇泛白,好像放下心頭的一顆巨石,才放心地休息,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

她總是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她總是很獨立又很堅強。有時在學習上會遭遇挫折,難免也有跌倒的時候,但她總是在我還來不及去攙扶她之前,就已經站起來了。常常為她覺得心疼,卻覺得怎麼一直幫不上忙。

她給自己的期許很高,但又並非好高騖遠。她在國中三年慢慢地用自己的步調在進步,最後完成了目標,踏過第一志願的門檻。在畢業前,她曾擔心自己會不會在菁英環伺的環境中被擊敗,後來她收拾好情緒,還是像以前一樣義無反顧地出發了。前一陣子,她傳訊息給我,告訴我她現在參加了社團、她知道哪裡不足但是很努力地在學習、然後她過很快樂。
 

勇敢地踏出舒適圈
如果讓孩子總是選擇待在舒適圈中,不去碰撞、不去做嘗試,他們是不會因此變得強大的。只要配合他們個別的狀況,分別給予適度但不過度的壓力,在一次一次的挑戰之中,他們才能激發出鬥志以及潛能。要相信孩子,絕對要相信他們可以做得到。

身為教育工作者,或是身為家長,都應該陪著孩子習慣去面對各式的挑戰。他們難免會遭遇挫折,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告訴他:「做不到,就算了吧!」應該是陪著他們療傷,然後一起了解先前挫敗的原因,再鼓勵他努力再嘗試一遍,去克服原本做不到的事,然後再帶著他尋找下一個挑戰的目標,陪伴他們一直變強。

這是書本上獲取不到的知識,卻是學習的基本精神。「有輸過、沒怕過」,希望我班上的孩子們,都能一直勇敢、堅毅,面對不可能,然後告訴自己沒有不可能。


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我這樣解讀Pokémon GO的抓寶雷達現象

Pokémon GO的遊戲公司開始封鎖抓寶雷達了,這個動作造成玩家一片哀鴻遍野,使用雷達進行遊戲的正當性討論又再次浮上檯面,認同與不認同的兩派玩家依舊堅持己見,仍舊少有交集。

在決定寫這篇文章之前,有朋友勸我要小心寫,畢竟目前所謂的擁雷派人數佔了大部份,我的論點可能讓我因此在玩家眼中由紅轉黑。但是我身為老師,站在教育的立場卻不得不提出我的個人立場。網友們、玩家們仍然歡迎各自表述,但是攻擊嘛,就免了吧…

猶記得剛開學不久的某一堂資訊課,為了跟學生探討使用電腦的自制力問題,我問了班上的學生,還有多少人在玩Pokémon GO呢?有個學生舉手問我:「老師我問你,你贊成當飛人玩寶可夢的行為嗎?」所謂飛人,即是利用虛擬的gps定位功能,讓遊戲中的人物可以快速地出現在想要去的地點,如此不需要親自到現場即可進行怪獸的捕捉。對於這個問題,我當然是嚴正地表示,飛人這個動作就是作弊,無論你的動機為何,作弊的行為就是不可取。對於遵守規範進行遊戲的立場,我一直很堅持,這也是我對於抓寶雷達使用的不變觀點。

抓寶雷達的運作機制,是直接告訴玩家怪獸的「精確」出現位置,讓玩家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到達現場,用相對較少的精力捕獲想要的怪獸。目前Pokémon GO遊戲中搜尋怪獸的機制稱為視野(SIGHTINGS),它僅僅能夠告訴玩家附近可能出沒的怪獸,但是缺少了指向性與距離的提示,導致玩家只能盲目尋找卻還是容易失之交臂,平白造成更多的挫折感。加上遊戲中對於怪獸強弱設定的不平衡,讓玩家追求的主要對象一直局限於少數特殊怪物。怪獸出沒位為了強力特殊怪獸的取得、或為了怪獸圖鑑的完整收集,讓抓寶雷達的使用竟然在玩家間變成了主流。靠著雷達的運作,常可以看到街頭巷尾會突然湧現人群與車陣,在十幾分鐘的精確捕捉過程之後又都全部瞬間消失的奇特追怪現象。
(抓寶雷達運作示意,來源:http://n4g.com/)

祕技、攻略與外掛程式

在電玩遊戲還未與網路連結時,進行單機遊戲的玩家們會流傳因為程式臭蟲(BUG)而產生的祕技,能夠快速取得原先難以達成的遊戲成就(等級、裝備或是快速通關…等)。部份遊戲內容因為條件設定的嚴苛,在正常遊戲過程中不容易達成完整的體驗,所以遊戲攻略變成另一個重要的存在。以我的經驗來說,使用祕技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感,對於體驗遊戲來說反而是個破壞的行為(在這裡不討論刁難玩家的設定問題)。對照攻略進行遊戲,也要注意涉入程度的問題,要是全部照本宣科按照攻略來玩,也容易讓遊戲變成制式化的過程,反而少了很多探索的樂趣。

線上遊戲的公平性問題

直到單機遊戲變成線上遊戲之後,就有了所謂「公平性」的問題。遊戲公司必需進行一定程度的規範,讓所有玩家在遊戲中能夠受到公平的待遇。若有部份人利用了遊戲的漏洞,或是透過外掛程式等等的方式,快速地取得原本無法輕易取得的遊戲成就,讓其他玩家在正常進行遊戲的方式下仍然難以望其項背,可能因此造成玩家的挫折感而選擇離開遊戲。原本設定為不易取得的等級、裝備或物品在被大量輕易獲取之下,也就跟著縮短了遊戲所設定的壽命期限。

在Pokémon GO遊戲的設定上,原本部份怪獸的設定就是難以遇見與捕獲的。因為抓寶雷達的出現讓玩家能夠直接掌握怪獸的位置,近來更已經進化成除了位置的訊息,還能夠同時顯示資深玩家最在意的、影響怪獸強弱的個體值(IV)。由於遊戲中有道館的攻打與佔領機制,若能因為使用抓寶雷達,就能讓玩家輕易地取得強力怪獸。部份玩家所致力的是寶可夢圖鑑(Pokédex )的搜集,掃怪雷達也有助於他們在短時間內達成收集的成就,將能大量節省時間成本。這對於上述遊戲公平性的探討,就是直接性的危害。

你可以說遊戲官方對於搜怪視野機制的設計有問題,你可以說官方對於怪獸出沒的位置又及強弱平衡等設定並不夠好,但是這都不是因此可以違反遊戲規範的理由。

以前我曾經玩過好一陣子的暗黑破壞神2(Diablo 2)遊戲。它擁有隨機的遊戲地圖,每次登入遊戲後,玩家所需要探索的環境是不一樣的。為了朝下一個目標地點前進,必需有許多找路的時間。後來有了外掛地圖程式(maphack)的出現,直接幫玩家把找路的過程給省略了。後來這個程式被官方所禁止,執意使用的玩家可能遭到永久的帳號停權。難道我們因為地圖設計複雜,就向官方主張外掛程式的合理性嗎?(當然我知道程度上還是有差異的,只是本質上我認為相同)

虛擬遊戲成就的追求

我們常常會說,電玩遊戲中的數據是虛擬的,無謂的堅持追求電玩中的成就是空虛的。但是我觀察許多的成年人Pokémon GO玩家,堅持使用抓寶雷達是合理的行為,這何嘗不是一種沉溺於虛擬成就的現象呢?從遊戲中想要追求的滿足感,非得透過違反規範的手段才可以獲得,這就不是一個健康的狀況。

你可以去責怪遊戲公司對於運作機制的設計不良,你可以希望遊戲公司根據玩家的反應進行調整,但是在這之前,不應該違反規範利用漏洞或是外掛程式來進行遊戲。難道從抓寶雷達帶來甜美的經驗,就可以讓這種行為變成是能夠被鼓勵的嗎?我們不希望孩子透過作弊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為什麼同樣違反規定的事情卻變成積非成是了呢?

我曾經短暫地試用過掃怪雷達,很快的就不再去使用了。寶可夢原本故事背景的設定,讓我有我認知的訓練師原則,但是這點我不在這篇文章中探討,否則容易被導向遊戲經驗認知不同的問題。

我要強調,現在的設計真的有缺陷,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搜怪機制出現。也許有一天,官方願意修正上面所說的種種設計不良的問題,甚至也許有一天會出現官方版本的抓寶雷達。但是在這之前,任何違反公平性的行為都應該被制止。我只是寄望所有玩家,無論你追求的是什麼樣的遊戲經驗,都能夠在符合規範的情況下遊玩。同時身為玩家與教育工作者,這是我的期盼,也是我的呼籲。

以上道理其實是普通且平凡的論述,竟然要花這麼多字才把文章寫完,只能說玩家們對於寶可夢追求真的有無窮浪漫吧!
最後敬祝各位訓練師快龍捕獲順利!
(來源:神奇寶貝百科https://wiki.52poke.com)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寶寶不夢,但寶寶可夢」,從Pokémon現象談世代溝通 - 161004演講後記

從事教職十三年,第一次受邀到校外演講。
承蒙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學生輔導中心的顏老師邀請,
讓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對我的生命與教學歷程做個脈絡上的整理,
與其說是去演說,其實得到最大幫助的還是我自己。

以下針對今天的講題與內容做點摘要與心得,
跟大家一起分享,謝謝關心我的所有朋友,我又完成一次不可能的任務了!

=================================================

從談論Pokémon現象到可以對世代溝通議題做演說,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

自今年八月以來,只是因為在教育部開會時一個翻白眼的動作,以及一篇部落格的文章,然後就誤打誤撞上新聞,一步一步的演變成現在這樣,終於有人願意看我寫的文章、有人願意聽我說話。

既然是因為這件事而起,就用這件事發生的場景作為今天的開場,當做一個紀念。


演說一開始,在簡單介紹我是一個到底有多宅的非典型馬拉松跑者之後,
先帶入的是我目前的人生歷程,我用「在低迴處掙扎求生」幾個字做為這部份的大標題。

小時候家裡的狀況還算不錯,經歷幾次風暴事件之後,不只是經濟因此陷入困境,家人尚且自顧不暇,所以我必須被迫學會去獨自面對各項挑戰課題。
從當學生一直到出社會工作這些年來,無論是學業、社團、工作、人際與求知,我一直在跌跌撞撞中學習與成長,我只能拿各種的犯錯經驗做為我成熟長大的養份。
過程很痛苦、很難過、很不健康,受了很多的傷、也傷過很多的人,身上刻下的印記是難以磨滅的記憶,但是也讓我漸漸強大而茁壯。

之所以要花一點時間闡述我的人生經驗,其實是想告訴這些大學生,在我必須努力才能尚且求得生活平穩的同時,我仍不忘時時充實自己,在學業上我也曾經經歷失敗,但我還能有學習不同其他事物的主動態度,甚至在成為馬拉松跑者之後,然後仍舊抱持對電玩、對動漫的熱情,至今仍不間斷。

接下來,開始要進入正題了。

我將世代溝通問題的產生,分成上下兩個部份來談。
首先試圖分析長輩們、大人們,是如何讓世代間產生溝通的困難,
然後再告訴這些大學生們,對於這種情況他們可以採取的對策又是如何。

作為父母親,其實是開啟了一個永遠不間斷的學習過程。
從學會餵奶、換尿布、洗澡,照顧孩子各種生理上的需要之後,
後續的陪伴、教養與漸漸會開始遇到的溝通問題,無一不需要學習。
然而,大人的生活經驗,對於事情的觀點、處理事情的個性,
在他們成年後、工作後差不多已經定型,不容易有改變的機會。
所以父母親們對於教養問題,其實只是投射自己的經驗與認知,並非時時俱進,
除非願意不斷地持續關心不同的議題、吸收更多的新知,
否則能夠生育不代表就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這也是為什麼有部份的家長,一開始自稱關心學校教育,
卻往往容易走偏,變成了干涉學校教育。

當長輩的人,往往已經習慣處於較高的權威與地位的相對位置,
光是願意放下身段拿出耐性與孩子們討論事情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更何況有時候要談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像這次談到的Pokemon現象,對於未曾接觸過這遊戲的大人們來說,
有多少比例的人因此會先去了解它,甚至是願意向孩子詢問、學習?

新的東西出來得太快,光是學會每樣孩子的次文化,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許多大人們不願意了解,也沒有動機想要了解,
於是乎這樣的溝通模式就會出現了:「這些東西就是那樣而已啦!我年紀一大把了什麼沒遇過,所以你們吼#$%&*@……(以下省略一千字的指導內容)」

如果今天與長輩發生爭執的主要對象,是跟學業、工作無關的事情,
包含電玩、動畫、漫畫乃至於一切傳統認知上的「不正經」的娛樂,
期待他們能以同理心來面對,有時難度更是高上許多。
所謂「娛樂」兩字,其實帶給我們的就是單純的愉悅感覺而已,
它並不需要同時帶來什麼知識,也不需要連帶給我們什麼實質的收穫,
什麼都要扯上教育意義、什麼都要有正面效益,實在是太累太假掰了啦!

但是大人們就是會擔心,擔心你們因為把所有的精神都投入在娛樂上頭,
反而忘了學習,反而忘了把原本該完成的事情先做好。
所以大人們容易把這些事情界定成「沒有用」的東西,
不只不會用同理心來看待我們重視的這些娛樂,更不會花時間跟你討論,
不如直接禁止,因為一切我們都是「為了你好」,代溝也就因此而起。


在談完大人們的部份之後,既然大家都知道想要改變大人根深蒂固的個性與觀念是這麼的困難,既然今天的演講對象是還具有可塑性的年輕人們,最後這一個部份才是我想帶來的重點。
既然期許自己將來可能會是新世代的主人,對於世代溝通差異的現象,你們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努力?

重點是「開闊的心態」

自青春期以來,由於荷爾蒙的作祟,年輕人們習慣將自己緊緊包裏起來,像隻刺蝟一樣防禦著來自於長輩的關心。在溝通之前已經先自我封閉,那要如何接受外面想要給予的善意?

新知的獲取,年輕世代同樣也有學習上的焦慮。
對於學科尚且如此,要他們更進一步主動學習各種新的事物,他們也一樣會排斥、抗拒、不願去接受。既然如此,那要如何怪罪那些有學習焦慮的大人們呢?
所以我期許他們,永遠都要有學習的熱情,務必時時主動去接觸去了解各種議題,時時不忘充實自己的腦袋。

與長輩溝通的時候,很多衝突的發生來自於雙方都沒有足夠的耐性對待彼此。
我以教大人使用電腦為例,通常年輕人最不喜歡教的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親,在教同儕或外人的時候,脾氣反而顯得好多了。
對於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在不自覺中流露出情緒。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練習、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永遠要保持耐心去對待你最親近的家人,把最好的脾氣,留給你的家人。

接著,我希望他們一定要設法學習怎樣才能有一個好的表達能力,練習如何去包裝、說明、建構與表達一個議題。
向長輩說明一件事、一個想法,越能清楚且有條理的表達,越能帶來良好的溝通效果。日後在職場上,有這樣的能力同樣也是很重要的。
家人是對你永遠是最寬容的了,利用與他們聊天討論的機會,時常練習這樣子如何好好地說話,培養出良好的表達能力,同時讓你們的溝通更順暢,真是再好也不過的事了。

最後,我希望這些大學生們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人是什麼樣子的?或者是否可以反過來這樣問自己,該如何才能讓自己成為理想中的那個大人?

各位年輕人們,希望你們都能透過學習、透過探索、透過對生命歷程的無畏與熱愛,讓自己可以一直變得強大。有一天,當你們也長大了,無論是面對你的長輩、面對你的孩子,溝通的差異將不再存在,而會發展出一個全新的模式、一個嶄新的模樣。我希望你們永遠都能這樣期許自己,千萬不要讓自己變成你年輕的時候最不喜歡大人的那個模樣。

=================================================

【後話】
準備一場演講真的很不容易,準備講稿、修改內容、調整投影片花的時間自然不在話下,上場前一天更緊張到失眠,比我以前要跑初馬前一天的焦慮症狀還嚴重。真正站在台上的時候,更是慌張到快要語無論次,短短的時間死掉了無數的腦細胞…

下次還會有演講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現在好累……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陪孩子玩的勇氣


四月一日,導師他從早上開始臉就一直很臭,盯著桌上的段考考卷若有所思。

到了下午,導師走進教室,將一整包的考卷用力地往桌上一放:
「你們考這個是什麼成績?平常混太爽了是不是?現在我給你們二十分鐘準備,等一下同樣考卷再考一次。這次考不到八十分以上的就給我小心了,我一定跟你沒完沒了!」

很少看到他這麼怒。孩子們噤若寒蟬,乖乖地拿出課本埋頭準備考試。

才過了五分鐘,導師就要大家把書收起來。雖然明明知道時限還沒到,但是看他的表情,算了還是不要在這個時候出聲音比較安全!

「全部看我,你們知道為什麼我要這麼生氣嗎?那是因為 
 今、天、是、愚、人、節、啦!哇哈哈哈~~」

===========================================================

十二月三十一日。

「各位同學,今天就是今年的最後一天了,老師決定要帶大家進行一個跨年的活動!」

「喔耶~~!」(台下傳來一片歡呼聲)

所謂的跨年呢,就是在地上放一個年字,然後在上面跨過來又跨過去……
(掏出一張A4的紙,因為正逢猴年,所以上面已經寫好大大的"猴"字)

「待會每個人都要從後門出去,從前門跨過這個字進來教室,然後要跟我說新年快樂!」
(孩子默默地魚貫而出,完成任務的人都得到一張20元的合作社禮券做為紅包)

(新手繪製的跨年賀圖)

===========================================================

禮拜一的第一堂數學課,老師走進教室後開口的第一句話:

「欸欸~ 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這次放假做了什麼嗎?」

(底下一片沉默,經驗豐富的孩子知道大概又會聽到什麼奇怪的事)

周末!出遠門!放鬆!唉唷!!」(手足舞蹈)

「老師,你要不要開始上課了……」

「喔!好啦,真是沒幽默感…………打開課本第30頁……」

===========================================================

隨著相處時間越久,班上的孩子們也逐漸習慣我這個怪怪的導師,三不五時就想一些奇怪的事情,然後強迫大家配合。

幫每個同學拍個人照留念很好啊,就要在黑板上面劃圓圈寫上座號,叫他們模仿候選人抱拳拍宣傳照。
畢業旅行在墾丁的龍磐公園,小隊輔帶他們玩丟外套體驗海邊風大的感感,我會一個箭步上前抓起地上的外套,然後把它扔得更遠再叫他們自己去撿。
下課時間,突然看到我穿著恐龍騎士裝,站在大家都看得到的草坪上面拍照。



 (大庭廣眾之下…)

有時候看他們無言的表情,彷彿已經放棄阻止我的念頭。
在陪我玩過之後,還會若有所思地問我:「老師,為什麼只有你會陪我們玩?

其實,十多年來的教學歷程,我一直在不斷地修正我與孩子們的相處模式。

我也是經歷傳統管教式教育長大的孩子,
我曾經以為在絕對的權威下,才可以有效率、而且有效果的管控學生。
所以上課時我不苟言笑,帶班時更是嚴厲而難以親近。
學生也許是屈從,也許是敢怒不敢言,所以在表面的順服之下,背後總是藏有更多的不滿。
從陽奉陰違開始,累積了夠多的情緒之後在網路上面爆發開罵,甚至是直接在聯絡簿上、當著我的面表達他們憤怒的抗拒之意。
當時的我一直不能理解,我以為嚴師方能出高徒,結果我的收穫竟然只換來孩子對我的絕對不信任。

我不斷嘗試與修正帶孩子的方式,我一直在思考,同樣要表達對孩子的期許與要求,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呢?

最後我決定:順從自己本來的風格。

其實熟識我的朋友們,在平常相處的時候,總是說在我身上感受不到傳統認知中老師的氣質。
我總是說話不正經,我愛打電動我很宅,我會花很多時間接觸年輕人的次文化,照理來說我應該會很像孩子,應該是一個跟孩子沒距離的老師。

因此我嘗試在跟孩子的相處過程中,逐步釋放我的本性,透過他們的語言、踏入他們的世界。

孩子們剛開始看到我這個樣子,難免會有點不習慣。
久而久之,他們從不習慣變成更不習慣,然後就接受這個樣子了。

我發現,我們的溝通在無形中竟然順暢了許多。
我不需要特別告訴他們「其實老師都是為你好」,但是我說的話他們更願意去聽了。
犯了錯被我責罵被我處罰,以前我還要逼迫他們說:「謝謝老師!」才願意放他們離開,
現在他們自己就會笑笑地對我說:「老師謝謝!」然後下一節課遇到我還是能跟我嘻嘻哈哈。

 
(高雄駁二特區,老師親自示範正確的核心訓練plank平板式動作)

有些氣氛,在無形中改變了。我開始找到紀律與遊戲的契合點。

以前我還真的會害怕跟孩子玩。
因為我還是會認為老師、學生之間就是該有適當的份際存在,一但讓中間的距離太過接近,孩子們將難以掌握,對老師將不再言聽計從,將會發生一場可以預期的災難。

其實,把握互動的分寸並不難。孩子們其實也不想遇見一個毫無權威的老師,只是一味配合學生的要求、隨波逐流的老師,他們受到的尊重反而會流失的更快。

孩子們想要遇見的,是「有明確原則」的大人。

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國中學生,荷爾蒙造成的情緒問題,在幼稚與成熟轉變期間的焦慮與不安,在他們面對的是沒有原則可言的大人時,他們會有更大的反彈。
他們不是不喜歡被管,他們不喜歡的是只聽到「不可以」卻總是聽不到「為什麼不可以」。
更糟糕的,有些大人最喜歡這樣表達「反正我是為你好,所以我說了算!」,這種自以為是的語言絕對超過他們的容忍範圍。

所以老師們在帶孩子的時候,必須掌握明確的「原則」。
在經過溝通與同意之下,訂下共同應該遵守的約定。
過程中不能只是老師一個人說,再問他們「誰不同意?」(拜託,誰敢在老師前面大聲說我不要啊!)
然後既然訂下了規定,就要全班配合、一視同仁。

獎、罰都要有依有據。

如果大家都同意,在校內得到比賽的名次應該有對應的獎勵,該給的時候老師不吝給;
如果大家都同意,取得名次是應該的,本來比賽就要努力表現,不用給獎勵的時候也別心軟而輕易破壞這個共識。

班上可以有哪些處罰犯錯的方式?訂出罰則之後,一旦犯了錯就該勇敢承受。
每次受罰之前,要清楚釐清究竟是做錯了什麼事,然後要孩子覆誦一次依據約定該怎麼處罰,接著就切實執行。
一再的告訴他們,老師的處罰,絕對不是為了讓你們身心靈上因此受到什麼樣的傷害,只是要你們記得教訓、然後去改過。
我們不被情緒所左右,不隨意增加處罰的內容,也不讓任何人有該受罰而未受罰的情況。
因為大家有共識,孩子也清楚犯了錯會採取的處置模式,他們就能夠打從心裡認份地接受。

面對規定,我們一起配合。
面對跑步的訓練要求,我們仍然一絲不苟、絲毫不放鬆。
然後剩下的時間,我們互相分享、一起玩鬧。

對於孩子的次文化,我們大人嘗試去接觸、認識看看。
也許不能樣樣都懂,但是不要怕承認,千萬別不懂卻硬要說我真的很懂。

陪孩子玩,就玩吧,不是什麼事情都一定要扯上教育意義。
難道開個愚人節玩笑,也要結合歷史典故或公民道德的議題嗎?太累了吧!
玩寶可夢就玩寶可夢,單純享受收集、與人互動的樂趣,融合教材當然很好,沒有跟數學英文地理配上關係也沒關係啦!

如果你問我,我們怎麼賦予孩子們玩的能力。
或是換個方式問,該怎麼讓孩子們知道如何正確的玩?
其實大人的責任,就是放下絕對權威的身段,然後陪他們一起探索。
孩子們天生就會玩,當旁邊有一個知道怎麼玩、也願意陪他們玩的大人在,到底還要擔心什麼呢?



【後記】
在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好接到開學五週以來第三次的家長投訴。
仍然是帶孩子跑步的事情,仍舊不被那位家長認同。
我以為上次的文章已經足夠清楚表達我的立場,也能說明帶孩子運動連帶出現的好處。
結果,他們還是不願意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嘗試、克服所謂的困境,
(好啦!花不到十分鐘超慢速跑兩圈操場共800公尺到底是什麼困境?)
而是不斷地拿個人的小狀況來當作不配合的理由,怕流汗怕蚊蟲叮怕沒精神怕沒時間吃早餐,
這次還試圖透過有力人士想影響我的班級經營理念,甚至連不惜轉學的話都出來了。

有人問我,何不做張「家長同意書」讓他們自行勾選。讓願意跑的孩子跑、不想跑的人就隨他去。
乍看之下似乎這個做法可以保護我的安全,但是它也正好反應了現在教育現場最可悲的情況。
家長將孩子交給學校,不再是全面相信老師的教學專業。
任何可能賦予孩子的教育措施,都要先經過家長的「同意」才能進行。
難道,我們也要製作「背英文單字同意書」、「寫作業同意書」或是「清掃教室同意書」給家長們簽名才能進行嗎?
校內辦理各項團體比賽也都要簽同意書喔,沒簽名的就不用參與練習了這樣。詭異且可笑,不是嗎?

大人們,就放手吧!
我的小孩目前就讀幼稚園,老師也說希望家長放手,小朋友一開始上學會哭,但是只要學習,很快就能夠適應。
你的孩子們已經是國中生了,有一個老師願意陪伴你的孩子,願意看顧孩子的健康,願意磨鍊孩子的意志,甚至願意陪孩子玩,你們到底還要不放心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