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陪孩子玩的勇氣


四月一日,導師他從早上開始臉就一直很臭,盯著桌上的段考考卷若有所思。

到了下午,導師走進教室,將一整包的考卷用力地往桌上一放:
「你們考這個是什麼成績?平常混太爽了是不是?現在我給你們二十分鐘準備,等一下同樣考卷再考一次。這次考不到八十分以上的就給我小心了,我一定跟你沒完沒了!」

很少看到他這麼怒。孩子們噤若寒蟬,乖乖地拿出課本埋頭準備考試。

才過了五分鐘,導師就要大家把書收起來。雖然明明知道時限還沒到,但是看他的表情,算了還是不要在這個時候出聲音比較安全!

「全部看我,你們知道為什麼我要這麼生氣嗎?那是因為 
 今、天、是、愚、人、節、啦!哇哈哈哈~~」

===========================================================

十二月三十一日。

「各位同學,今天就是今年的最後一天了,老師決定要帶大家進行一個跨年的活動!」

「喔耶~~!」(台下傳來一片歡呼聲)

所謂的跨年呢,就是在地上放一個年字,然後在上面跨過來又跨過去……
(掏出一張A4的紙,因為正逢猴年,所以上面已經寫好大大的"猴"字)

「待會每個人都要從後門出去,從前門跨過這個字進來教室,然後要跟我說新年快樂!」
(孩子默默地魚貫而出,完成任務的人都得到一張20元的合作社禮券做為紅包)

(新手繪製的跨年賀圖)

===========================================================

禮拜一的第一堂數學課,老師走進教室後開口的第一句話:

「欸欸~ 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這次放假做了什麼嗎?」

(底下一片沉默,經驗豐富的孩子知道大概又會聽到什麼奇怪的事)

周末!出遠門!放鬆!唉唷!!」(手足舞蹈)

「老師,你要不要開始上課了……」

「喔!好啦,真是沒幽默感…………打開課本第30頁……」

===========================================================

隨著相處時間越久,班上的孩子們也逐漸習慣我這個怪怪的導師,三不五時就想一些奇怪的事情,然後強迫大家配合。

幫每個同學拍個人照留念很好啊,就要在黑板上面劃圓圈寫上座號,叫他們模仿候選人抱拳拍宣傳照。
畢業旅行在墾丁的龍磐公園,小隊輔帶他們玩丟外套體驗海邊風大的感感,我會一個箭步上前抓起地上的外套,然後把它扔得更遠再叫他們自己去撿。
下課時間,突然看到我穿著恐龍騎士裝,站在大家都看得到的草坪上面拍照。



 (大庭廣眾之下…)

有時候看他們無言的表情,彷彿已經放棄阻止我的念頭。
在陪我玩過之後,還會若有所思地問我:「老師,為什麼只有你會陪我們玩?

其實,十多年來的教學歷程,我一直在不斷地修正我與孩子們的相處模式。

我也是經歷傳統管教式教育長大的孩子,
我曾經以為在絕對的權威下,才可以有效率、而且有效果的管控學生。
所以上課時我不苟言笑,帶班時更是嚴厲而難以親近。
學生也許是屈從,也許是敢怒不敢言,所以在表面的順服之下,背後總是藏有更多的不滿。
從陽奉陰違開始,累積了夠多的情緒之後在網路上面爆發開罵,甚至是直接在聯絡簿上、當著我的面表達他們憤怒的抗拒之意。
當時的我一直不能理解,我以為嚴師方能出高徒,結果我的收穫竟然只換來孩子對我的絕對不信任。

我不斷嘗試與修正帶孩子的方式,我一直在思考,同樣要表達對孩子的期許與要求,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呢?

最後我決定:順從自己本來的風格。

其實熟識我的朋友們,在平常相處的時候,總是說在我身上感受不到傳統認知中老師的氣質。
我總是說話不正經,我愛打電動我很宅,我會花很多時間接觸年輕人的次文化,照理來說我應該會很像孩子,應該是一個跟孩子沒距離的老師。

因此我嘗試在跟孩子的相處過程中,逐步釋放我的本性,透過他們的語言、踏入他們的世界。

孩子們剛開始看到我這個樣子,難免會有點不習慣。
久而久之,他們從不習慣變成更不習慣,然後就接受這個樣子了。

我發現,我們的溝通在無形中竟然順暢了許多。
我不需要特別告訴他們「其實老師都是為你好」,但是我說的話他們更願意去聽了。
犯了錯被我責罵被我處罰,以前我還要逼迫他們說:「謝謝老師!」才願意放他們離開,
現在他們自己就會笑笑地對我說:「老師謝謝!」然後下一節課遇到我還是能跟我嘻嘻哈哈。

 
(高雄駁二特區,老師親自示範正確的核心訓練plank平板式動作)

有些氣氛,在無形中改變了。我開始找到紀律與遊戲的契合點。

以前我還真的會害怕跟孩子玩。
因為我還是會認為老師、學生之間就是該有適當的份際存在,一但讓中間的距離太過接近,孩子們將難以掌握,對老師將不再言聽計從,將會發生一場可以預期的災難。

其實,把握互動的分寸並不難。孩子們其實也不想遇見一個毫無權威的老師,只是一味配合學生的要求、隨波逐流的老師,他們受到的尊重反而會流失的更快。

孩子們想要遇見的,是「有明確原則」的大人。

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國中學生,荷爾蒙造成的情緒問題,在幼稚與成熟轉變期間的焦慮與不安,在他們面對的是沒有原則可言的大人時,他們會有更大的反彈。
他們不是不喜歡被管,他們不喜歡的是只聽到「不可以」卻總是聽不到「為什麼不可以」。
更糟糕的,有些大人最喜歡這樣表達「反正我是為你好,所以我說了算!」,這種自以為是的語言絕對超過他們的容忍範圍。

所以老師們在帶孩子的時候,必須掌握明確的「原則」。
在經過溝通與同意之下,訂下共同應該遵守的約定。
過程中不能只是老師一個人說,再問他們「誰不同意?」(拜託,誰敢在老師前面大聲說我不要啊!)
然後既然訂下了規定,就要全班配合、一視同仁。

獎、罰都要有依有據。

如果大家都同意,在校內得到比賽的名次應該有對應的獎勵,該給的時候老師不吝給;
如果大家都同意,取得名次是應該的,本來比賽就要努力表現,不用給獎勵的時候也別心軟而輕易破壞這個共識。

班上可以有哪些處罰犯錯的方式?訂出罰則之後,一旦犯了錯就該勇敢承受。
每次受罰之前,要清楚釐清究竟是做錯了什麼事,然後要孩子覆誦一次依據約定該怎麼處罰,接著就切實執行。
一再的告訴他們,老師的處罰,絕對不是為了讓你們身心靈上因此受到什麼樣的傷害,只是要你們記得教訓、然後去改過。
我們不被情緒所左右,不隨意增加處罰的內容,也不讓任何人有該受罰而未受罰的情況。
因為大家有共識,孩子也清楚犯了錯會採取的處置模式,他們就能夠打從心裡認份地接受。

面對規定,我們一起配合。
面對跑步的訓練要求,我們仍然一絲不苟、絲毫不放鬆。
然後剩下的時間,我們互相分享、一起玩鬧。

對於孩子的次文化,我們大人嘗試去接觸、認識看看。
也許不能樣樣都懂,但是不要怕承認,千萬別不懂卻硬要說我真的很懂。

陪孩子玩,就玩吧,不是什麼事情都一定要扯上教育意義。
難道開個愚人節玩笑,也要結合歷史典故或公民道德的議題嗎?太累了吧!
玩寶可夢就玩寶可夢,單純享受收集、與人互動的樂趣,融合教材當然很好,沒有跟數學英文地理配上關係也沒關係啦!

如果你問我,我們怎麼賦予孩子們玩的能力。
或是換個方式問,該怎麼讓孩子們知道如何正確的玩?
其實大人的責任,就是放下絕對權威的身段,然後陪他們一起探索。
孩子們天生就會玩,當旁邊有一個知道怎麼玩、也願意陪他們玩的大人在,到底還要擔心什麼呢?



【後記】
在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好接到開學五週以來第三次的家長投訴。
仍然是帶孩子跑步的事情,仍舊不被那位家長認同。
我以為上次的文章已經足夠清楚表達我的立場,也能說明帶孩子運動連帶出現的好處。
結果,他們還是不願意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嘗試、克服所謂的困境,
(好啦!花不到十分鐘超慢速跑兩圈操場共800公尺到底是什麼困境?)
而是不斷地拿個人的小狀況來當作不配合的理由,怕流汗怕蚊蟲叮怕沒精神怕沒時間吃早餐,
這次還試圖透過有力人士想影響我的班級經營理念,甚至連不惜轉學的話都出來了。

有人問我,何不做張「家長同意書」讓他們自行勾選。讓願意跑的孩子跑、不想跑的人就隨他去。
乍看之下似乎這個做法可以保護我的安全,但是它也正好反應了現在教育現場最可悲的情況。
家長將孩子交給學校,不再是全面相信老師的教學專業。
任何可能賦予孩子的教育措施,都要先經過家長的「同意」才能進行。
難道,我們也要製作「背英文單字同意書」、「寫作業同意書」或是「清掃教室同意書」給家長們簽名才能進行嗎?
校內辦理各項團體比賽也都要簽同意書喔,沒簽名的就不用參與練習了這樣。詭異且可笑,不是嗎?

大人們,就放手吧!
我的小孩目前就讀幼稚園,老師也說希望家長放手,小朋友一開始上學會哭,但是只要學習,很快就能夠適應。
你的孩子們已經是國中生了,有一個老師願意陪伴你的孩子,願意看顧孩子的健康,願意磨鍊孩子的意志,甚至願意陪孩子玩,你們到底還要不放心到什麼程度?

2 則留言:

  1. 支持後記,我也剛開始在帶學生跑,家長是還好,唯一有狀況的學生直接稱病不來或遲到無法參與……

    回覆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