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2-6 成為一個更好的跑者,痛但是快樂著

說了那麼多的比賽故事,又寫了那麼多的文章(那麼會講,都你來講),照理來說,這麼認真又努力的我,每次踏上跑道一定是像腳踩風火輪一樣,在賽場上應該是風馳電掣(ㄔㄜˋ)、無往不利、過關斬將的吧,?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

曾經因為配速策略失當,在馬拉松前半段的部份跑得太快而超出了當時的體能負荷,好不容易衝過終點線之後,啊嘶一聲兩隻腳的大小腿肌同時抽筋,在一堆志工跟選手的面前轟的一聲直接倒地。

曾經在鳴槍的碰碰聲後,短短才不到五秒的時間,就因為與其他選手的推擠(推屁喔…現在想到還是很生氣),在太陽還未升起、天空還全黑的視線中,不小心踩到窟窿而扭傷腳踝。

(翻腳刀還硬跑,一回來腳踝就像吹氣球一樣整個腫起來)

曾經輕忽了夏天南部熱情高溫的威力,在暑假八月天時期跑去屏東參加比賽,路面一邊蒸發著前一陣子下完雨的水氣,旁邊有已經吸飽熱力再吐出來,跟烤肉板沒兩樣的工地鐵皮圍籬。被烤了四十多公里之後,躺在終點旁的草地就是一個小時,差一點點就要熱衰竭。

曾經都已經在不舒服了,還是因為不想浪費報名費就是堅持要出賽,不只是拖著一條老命回來而已,身體直接送給我三個月的運動傷害休養期,告訴我下次不要再這麼任性。

曾經在外進行長距離的訓練,覺得自己狀況有夠好、跑得有夠快,還有餘裕跟朋友聊天,尾端還可以有加速的力氣。跑完了也拍完大合照了,揮揮手跟大家說再見,兩分鐘後我騎著車就因為前面有未打方向燈右轉的車輛,打滑摔車然後被送進醫院急診室。

(還可以自拍代表一點都不嚴重?)

曾經我以為這四個月來的訓練我都切實地完成了,準備充足,一切都就緒了。滿懷信心地在起跑線蓄勢待發,旁邊的其他選手在我眼中如無物一般。(除了第一排那些黑人之外)但是一起跑後,我的力量卻從身上無故消失,完全無法按照預定的配速計劃前進,最後跑得比之前的任何一場比賽都還要差。

曾經在比賽過程中非常地順利,體力也維持得非常良好,跑出了自己比賽生涯的最佳速度,明明覺得自己超棒,但那場賽事卻是強者雲集,上凸台一樣沒我的份,光看名次完全感受不到這個人到底是強在哪裡。只能在底下望著那些得獎的選手們,徒呼負負。(不知道呼久了會不會得正…)

陪伴著我度過這幾年來的跑步歲月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病痛,以及種種的突發狀況。

就連我以為自己非常拿手的訓練規劃以及課表執行,也不是想像中那樣子,會一直順利地進行著的。

大家都很忙,有工作、有家庭、有自己想做的其他事,在已經被行程與瑣事塞滿生活之中,為了把時間挪出來跑所謂的課表,做其他事的時間與空間就是我必需犧牲掉的。就連與其他人來往的機會都變少了,我變得不出席夜晚的聚會,因為我得早早入睡,隔天才爬得起來、才有辦法五點就去操場報到,然後就變成人家口中很難揪的那個人,逐漸變得邊緣。

我無瑕理會這些事,因為我得全神貫注,把非必要的精神與體力都儲備下來,才有足夠的能量提供給訓練的大量體能消耗。

這樣很偏執,也很頑固,除非也是跑步瘋子,不然很難被身邊的人同理。

尤其是,我並沒有覺得自己因為這樣子的訓練而有在進步。

我的速度停滯了下來,每公里的配速上限遇到了瓶頸,一直無法提升。對於長距離跑的耐力承受度也沒在改善,每次訓練結束的那一瞬間,都已經是力竭的狀態,更不用說整個過程中一直跑得要死要死的,一個月前就這樣,兩個月、三個月了還是這樣。每次心情都還沒有平復咧,奇怪第二天怎麼這麼快又到了,我又要跑下個訓練內容了啦!

我曾經以為自己已經有那個能力可以幫助別人。所以看到有跑友設定了目標,也訂出了課表,我願意配合著他們的進度,雖然那個負荷對我來說是相對地輕鬆的。我陪著練習,我把所有體悟到的心得都拿出來分享,遇到間歇訓練的時候我跑在最前面,陪他們撐過一次又一次的厭世級訓練。

(不只是訓練,正式比賽我也擔任大家的配速員。攝於2019台北渣打公益馬拉松,目標成績3小時30分整,最後以3小時29分52秒準時到達終點。)


有的人通過了課表的考驗,在賽場上跑出自己的史上最佳成績記錄,甚至到達了BQ*的程度,成為一般人眼中的超菁英跑者。

有的人因為經過了這個歷程,對於更進階的賽事擁有了挑戰的勇氣,不只是成功完賽,也拿到了超級亮眼的名次成績,甚至是代表國家出賽的資格。

還以為自己是個教練呢,你帶過的那些人都比你強了啦。

只剩下我了,在一次又一次的運動傷害後,在不慎被闖紅燈的汽車撞擊因此膝蓋韌帶受到不可逆的損傷後,跑步的能力無法完全恢復,個人的成績紀錄高掛在那裡很久了,變成一個可望不可及的高牆。

我在通往快樂與成就的路上,與這些挫折與失敗的經驗,一直並肩前行著。

還記得我才跑第三場的全程馬拉松賽,就一口氣突破了市民跑者的3小時30分門障礙,嚇到了一堆人、摔破了不少支眼鏡。回想起比賽的那天,不知道從哪裡來的絕佳體能狀態,還有堪稱一氣呵成的配速記錄,至今我還是會覺得那個時候的我,好棒,有夠狂的。

從小就不擅長運動的我,一開始跑步的時候只有被人家笑跟被人家電的功能而已。因為逐步累積訓練成果後,不只是一個一個地超越了那些原本看不起我的人,在大家也都不認為我可以辦得到的情況下,我也開始有了傲然站上凸台的能力。

有些神級選手的獎盃多到放不下,不夠特別或是名次不夠好的,連拿都不想拿回家,但是我得過的每一座獎盃我都小心地留存下來,因為那是一個跑步小弱弱,我用自己的雙腳跑出來、伏仰無愧拿到的,那是我努力過後的證明。

從半馬、全馬到超級馬拉松,從跑步賽事跨越到自行車,後來我騎過了一日雙塔、也參加了鐵人的比賽,我也嘗試在不同的領域之中,用我自己的力量去為我的生命劃下一道又一道的深刻印記。

(2017年一日雙塔520K認證,成功完賽的木牌與證書)

我享受的不只是賽事的過程,而是我可以透過學習與研究而訂出有系統的計劃,嚴格且有紀律地要求自己去執行,然後達成一個挑戰、跨越原先設定好的目標,不只是要做到,還要比別人更好。

因為我可以挺直腰桿地說,你看,連我這樣的人都辦得到。

我享受的不只是訓練,而是因為我有準備,而且我是有能耐的,所以我可以當仁不讓地幫助到同樣想要跑步人,或是喜歡跑步這件事的人。

因為我可以分享,就算不求回報,我也無比地快樂。

我享受的不只是從肥宅瘦下來的結果,而是當我與別人聊到這整件事的時候,會因為我話語以及眼神中散發的能量,而影響到下一個願意嘗試去做做看的人,然後也改變了他們的生命與視野。

因為我成為了一個跑者,我在痛並快樂著的交替中尋得平靜,然後蛻變,變成了一個比之前更好的人。

我是一個老師,這個屬於跑者的精神,我也想把它帶給我的學生們。我想陪伴著他們,一起踏步、落地成風


(第二章完)

註:Boston Marathon Qualifying Standards,簡寫為BQ,指的是能夠報名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的成績標準。BQ對於一般跑者來說,門檻是非常高的。以2015年來說,40到45歲的男性跑者,全程馬拉松要跑進3小時15分才算達到BQ,然後隨著跑步活動的盛行,BQ只會越來難苛刻而已…

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2-5 既然寫了就去做吧,跑者的訓練課表

其實我也常常覺得自己很想耍廢,或是真的很廢。

本來要早起跑步的,可是被窩太暖,放棄。

本來要下午跑步的,可是太陽好大,放棄。

本來要晚上跑步的,可是晚餐吃太飽,放棄。

心情不好,跑不下去,放棄。

心情太好,我出去慶祝一下,放棄。

外面下雨,當然放棄。

刮大風了,會感冒,放棄。

沒風也沒雨,嗯,一定很悶的吧,放棄。

總之,我可以替自己找到一百個藉口,心安理得地進行一個休息不跑步的動作。
但,要堅持下去的話,只要有一個理由就夠了。

因為我有真心想要追求的目標,所以我願意為了它付出時間、付出體力,同時我也有決心要相對地犧牲掉做其他事情的機會。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將要做的是一件絕對不容易,但是絕對可以做得到的事。

為自己打造一個跑步的訓練課表,就像學生幫自己設計一套讀書計劃一樣,寫起來很容易,做起來不一定。



設計會先花掉你一點精神。

它一定是一個美美的表格,上頭先被訂下來的是每個禮拜要跑步的時間。初學者也許是3到4天,進階者至少會有5到6天。

啊幹嘛不每天給它排滿滿的,啊不是很愛跑步嗎?

訓練,是張弛有度。

「恢復」對於跑者來說,重要性不亞於「訓練」,所以讓自己每週都能有至少一天的休息時間,對於回血、或是讓情緒冷靜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我知道你這個時候想吐嘈了,但是每天都休息是不允許的,我先講了喔,麥亂謝謝)

有的人(比較瘋的)會把休息日改為「交叉訓練」日,利用這個機會做點重量訓練啦、騎騎腳踏車啦、游游泳啦。轉換心情也好,或是為跑步的時候不容易鍛練到的肌群做點加強也好,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只是我覺得你平日已經花這麼多時間去跑步了,真的不花個一天專心陪陪家人嗎?

有了時間,再來就是內容。

前面幾章談過了幾種不同的跑步訓練法,各自都有功效在。但是絕對不會有一個教練這樣跟你說:「嗯,每天間歇,間到吐、間到死就對了!」(還拍拍你的肩膀,一副不干他事的樣子)

每天都輕鬆跑,easy run everyday,看起來就很爽啊,但是這樣跑是不會被當成訓練的,充其量只是一個運動習慣的養成而已。

訓練,也要有高低起伏

對初學者來說,一週如果要做4次練習,其中3次讓自己跑在有氧區間,剩下的那一次可以讓自己嘗試做個稍微累一點的「馬拉松配速跑」

或是稱為M配速的馬拉松配速跑,心率有氧區間(輕鬆跑)高一點,但是比閾值區間(節奏跑)低。按照這個速度去加乘,大概就能換算出你目前努力一點就可以達成的長跑完賽時間。

假設你的M配速是每公里5分30秒,平常一次只能跑5公里。試著在每個禮拜選擇一天,用這個速度跑個7到10公里。這次訓練會稍微覺得累一點,但是只要每個禮拜都能這樣跑個一次,三個月下來你就有了用這個速度跑完半馬的能力。

進階跑者稍微麻煩一點,要做的事情有點複雜,感覺有點忙。


(我做過這種可以小紙片,貼在錶上邊跑邊看才不會忘記跑到哪裡。拜科技進步所賜,現在都可以把課表輸入到GPS錶去了,里程到了它會自動提醒你,超方便)

如果你真的有時間,設定了每個禮拜都有六天要做訓練,那我會建議你安排其中一天做間歇訓練、一天做T配速節奏跑,然後周末出門跑個兩小時以上的長距離有氧跑。但是這三種訓練不每連續做,中間各安插一天做easy run。

間歇訓練增加你的速度、改善你的身體協調。

節奏跑讓你有更好的速耐力承受度。

長距離有氧跑讓身體習慣時間較長或距離較遠的比賽。

輕鬆跑則是幫身體打下紮實的基礎,也是除了那一天休息日之外,讓體能恢復的重要時機。

嗯,好了,把課表給訂下來了,也用電腦打成美美的表格了,然後咧?

學生時期我們會把讀書計劃貼在書桌前或是床頭,每天盯著它看,渾身充滿了鬥志與活力。

三天之後,就會開始思索把這鬼東西撕掉的可能性。

除非老師說要檢查你有沒有照著計劃做,還要交進度報告表之類的,才會唉聲嘆氣地坐下來,然後開始「製造」讀書的成果。(原來小時候寫的報告跟長大以後寫的報告其實也沒差很多嘛,唉…)

為了逼自己不要把課表給撕了,我會幫它拍張照然後貼到臉書去。昭告天下之後,讓所有看到的人都變成監督者,所以我每天有沒有出門跑步,或是跑間歇跑天頗亂的時候有沒有偷懶,都要在訓練完成後如實地把記錄截圖下來再上傳給大家看。(不管你們要不要看,反正我就是要洗版怎麼樣?哼!)

因為年紀越接近中年的男人,也會越來越愛面子,很怕被人家嘲笑或是看不起,所以一旦我講出來了,就一定要做到。

這是一種骨氣、也是會讓家人擔心的毛病。

然而訓練課表是「瘋雨無阻」的。

一個回合的課表至少要持續兩到三個月,我們無法要求老天爺在這段期間都不要下雨、每天都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也就是說我們這些跑者在計劃訂下來的同時也就喪失了挑選天氣的權力。不管今天外頭是什麼鬼狀況,悶著頭出門就對了。

已經忘了有幾次,外頭正在滂沱大雨,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大方地休息了,我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後戴上帽子、再加件沒什麼擋雨效果的薄外套,毅然決然地踏了出去。

操場上果不其然空空的,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默默地繞著圈圈,臉上分不清是雨水、汗水、淚水還是鼻水。好不容易跑完了,一邊滴著水一邊換上乾衣服,但風一吹還是覺得低溫難耐,邊發著抖邊回家,直到熱水沖才去才回魂過來。

(只有其中一次,那個大雨真的讓我決定無論如何都不要出門了。因為外頭正在打雷,一道又接著一道的,平常虧心事做太多,我真的很怕被雷公逮到機會)


(我真的在這種狀況下跑過步,整個小鎮只有我在的那個區域下雨)

有時候遇到了時程很早的出差行程,必須趕搭第一班的高鐵才來得及,就算是當天來回,到家的時間也許要晚上9點10點了。為了把那天的課表跑完,我比那些阿公阿媽都還要早起,才 4點整就站在跑道上準備要出發了。就算說是晨跑,這個不只是天還沒亮,根本就還算是晚上的時間真的好虐心…

而且訓練課表是「全年無休」的。

真的是自找的,說這些想要訂訓練課表的人有M屬性也很合理。

大家都放假了準備出去玩,你們第一個想的是那麼哪一天要去跑長距離練習。

中秋節每個人都在烤肉,但是你得出門跑間歇了呢。

上班快累死,回家就是要追劇還是打電動放個空啊,不行,今天天頗亂*。

因為計劃是自己訂的,結果是自己要的,這個過程再辛苦,也是自己要承受的。沒有到驗收的那一天,在任何時候決定不要再堅持,那前面那些日子的痛苦就都沒有意義了。

在你決定要為自己寫出一期課表計劃的時候,告訴自己,那個堅持的理由是什麼。

然後,就去做吧,因為在幾個月後,我要驕傲地說出來,我就是真跑者,因為我一直沒有放棄。


(曾經踩過12個小時的腳踏車訓練台,也是一鼓硬脾氣才能堅持這麼久)

註:節奏跑(Tempo Run)。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2-4 縱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的間歇訓練

(已死…)

除了輕鬆愉快還能一邊唱歌聊天的有氧跑之外,有時候跑完步,我會呈現這樣子的狀態。


我家牆壁上一直貼著這個用正楷書寫的座右銘:

「沒有人家快,也要比人家帥。」

每天當我被自己帥醒的時候,我都會認真的再默念個三次以上,虔誠地。但就是在某些跑步訓練的時刻,我實在沒辦法控制自己臉部的扭曲,那個表情、那個樣子要是我在旁邊看也會不忍卒賭。

那非常適合中高階跑者拿來搞死自己的訓練法,主要是針對提升速度表現的*。以下為你做點說明,在開始嘗試練這些東西之前,請你確定已經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它們分別是:

很想踢死想出這個方法的人 之 T配速

唉唷喂呀我好像快壞掉了 之 I配速

啊啊啊啊我好像還能跑更快 之 R配速




【一、很想踢死想出這個方法的人 之 T配速】

乳酸閾(ㄩˋ)值,lactate threshold(簡寫為LT),在專業的運動研究中指的是「乳酸在血液中累積的水平。當乳酸產生的速度快過代謝速度,乳酸就開始累積在肌肉裡。」

咳咳,簡單一點說,一個跑步的人如果正跑在要爆掉不爆掉的那個臨界點,那他就正是處於他的閾值極限狀態之中,只要再跑快一點就會屎掉、但是再跑慢一點又覺得還好耶沒事的喔。

大多數長跑的跑者會想要有快一點的速度,而且還想要可以維持久一點的能力。如果你可以有比較好的這種速耐力,在已經覺得有點疲勞的賽事後半段,就能撐得更久一點,配速不會突然一口氣整個慢下來,然後疲勞一發不可收拾地爆炸,讓你只能比原本最慢還更慢的速度拖回終點。

所以啦,目的是提升乳酸閾值的訓練,就稱為T配速跑,我也喜歡稱它為「天頗亂」(節奏跑 Tempo Run)

用身體感受的方式來看,T配速跑大約是覺得天啊怎麼這麼累但是可以持續跑20到30分鐘的那種程度。也就是說,如果你只跑10分鐘就沒力了,代表你跑得太快。相反的如果你連續跑了一個小時還笑得出來,代表你跑太慢了,請再加油一點謝謝。

還記得前面提過的心跳區間吧?進行T配速跑的時候,你的心跳數大約要落在最大心率的89%到92%之間,如果你擁有心跳監測裝置的話,一邊對照著一邊跑(然後一邊吐)當然是最準確的。

如果你的T配速跑的配速大約是5分/km程度的話,你大概可以抓個5公里的長度當做一個回合,跑完以後休息個一分鐘(5 : 1的概念),然後再用這樣的負荷跑一次,不要跑太多,一開始跑2個回合,慢慢增加到4個回合,不嫌噁心的話6回合也是很好的唷。

最近台灣也流行著「市民跑者測5000」這樣的活動,以我個人跑過幾次的經驗而言,沒有一次是開開心心完全沒事的回來,喘氣的聲音比牛還要大聲…

(「最強市民飆5K活動,圖片來自https://udn.com/news/story/7879/4234473


5公里的T配速真的是個很辛苦,我一定要不厭其煩地跟你說,就算是跑場的前輩常說的:「5K跑得好,全馬沒煩惱。」我還是想說,天頗亂真的很噁心,真的…

喔,還有另一種T配速的操作方法,用剛剛說到的配速,每回合只跑3到5分鐘,跑多久就休息多久。你得要練續跑好幾個回合,總距離加起來大概會落在5到10公里之間。

很奇怪,明明中間有給你休息時間喔,但是每次要起動的時候,一次比一次還厭世怎麼會拿麼累啦?

【二、唉唷喂呀我好像快壞掉了 之 I配速】

有一個數值,其實認真要檢測的話是很麻煩的,稱為最大攝氧量(VO2max)。這個值越高的話,代表這個人在空氣中可以攝入的氧氣量越多,也就能跑出越快的速度。

有些GPS運動手錶會利用事先設定的公式,根據你跑步記錄中的配速與心率變化去做換算,然後給出一個估計值。從數學的觀點看,可以對照出「配速快、心率低、最大攝氧量高」的結論。

雖然估計值不能視為真正準確的數字,但是以長期的角度來看,只要它慢慢有在成長,就代表你的跑步程度算是有在增加了。

進行I配速跑的每分鐘心跳數,會落在最大心率的97%到100%中間。是的,先別急著揉眼睛還是挖鼻孔,你沒看錯。還記得最大心率的檢測法嗎?把自己逼到最大心率的邊緣,就是要逼著自已在快要死掉的狀態,也就是I配速跑的精髓所在。

一般人能夠維持以I配速進行跑步的時間,大約只能維持3到5分鐘。假設你第一回合的I配速跑了4分鐘,那就讓你休息4分鐘,然後再一次…是的,既然有一回合,當然就要有第二、第三回合…

一般給的建議是I配速跑訓練的總里程不要超過10公里(或是不要超過10個回合),但是至少應該也要進行4回合以上,才有那種「刺激最大攝氧量」成長的效果。也就是說,你要有那種

「縱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

的心情來看待每一回合的過程,好好擁抱那個既心動(因為很喘心跳很快)又心酸(怎麼還有5回合)的感覺,跟戀愛其實有點像,真的。

(從跑步、游泳、騎腳踏車一直到肌力鍛練,都有類似概念的「間歇訓練」可以做,做起來都一樣的累)


【三、啊啊啊啊我好像還能跑更快 之 R配速】

最後來談談R配速訓練法,我個人覺得沒有上面那兩種那麼恐怖,最噁心的已經過了,真的。

這種練習主要可以提升你跑步的效率和速度

有些人花了太多的時間在輕鬆跑,雖然有氧耐力培養得不錯了,但是他的肌肉已經長時間習慣低強度的運動模式,在比賽場上只要提高配速下去跑,很快地肌肉就會無法適應這種強度而罷工,當然也就跑不下去了。

執行R配速訓練,建議你不要看心率了,用你可以跑出的最快速度前進吧!每個回合不要超過2分鐘,如果是在400公尺的操場進行的話,可以跑個一圈方便記錄跟操作。

每跑完一回合,當然也是要休息的。休息時間會比跑I配速還要長,大約是這一回合跑步時間的2到3倍。也就是說跑2分鐘的話,就休息4到6分鐘。

每次的訓練最少跑5回合,最多不要超過20回合。(其實我自己是不敢嘗試跑20次啦,到底有沒有這麼喜歡跑間歇啊)

最重要的是「速度感」的維持。如果這一回合休息時間到以後,你沒有信心再跑出跟剛剛一樣快的速度,允許自己再多休息一下下是OK的。但是也不能休到整個身體都冷掉,或是先回家吃個飯再來,這樣也太久了一點。

另外,「快步跑(Stride,簡寫成ST)也可以歸類在R配速訓練的範疇。

今天你的計劃是輕鬆跑,跑到了設定好的里程後,再用比平常更快的步頻衝刺個10到20秒,中間短暫休息之後再來一次(時間不限,因為只跑了短短的時間,所以休息也短短的就好),總共跑個6到8回合

其實兩種方法的用意是一樣的,因為肌肉需要刺激,有刺激才能適應更快速度的負荷。

(足球的盤球快速前進,就是很好的快步跑示範)


【最後補充一個我個人喜歡的間歇訓練法,他叫做亞索800*】

全程馬拉松的跑者如果有想要達成的完賽時間,會搭配這種練習法進行訓練。步驟大概是這樣的:

1. 先訂出「合理」的全馬目標時間,比如說3個小時30分。(所謂的合理就是不要訂出一個一輩子不可能達成的時間,像是全馬低於2小時之類的)

2. 每一回合用3分30秒的時間跑完800公尺(換算成pace是4分22秒/km),然後休息3分30秒,或是慢慢再跑個400公尺。

3. 第一次跑亞索800的話,以能夠跑完4個回合為目標。下個禮拜再來一次,試著跑5個回合,以此淚推。(沒有寫錯字)

4. 傳說中,如果在全馬比賽的前兩週,你能夠以這種配速跑完10個回合,那你就有了全馬跑3小時30分的能力惹。

個人覺得,跑亞索800的痛苦大概介於腳痠痠的T配速跟喘不過氣的I配速之間,是個比較適合一般跑者的間歇訓練法。如果你有興趣試試,也可以把它加入你的訓練計畫中,很好玩的,真心不騙!

(照這種訓練的速度,我的全馬成績應該要逼近3個小時整的啊,為什麼現在還沒有……)


註一:以下各種配速區間的訓練,主要參考於Daniels' Running Fomula,丹尼爾的科學化訓練法。

註二:來自於Bart Yasso的訓練法亞索800(Yasso 800s),一開始由著名雜誌Runner's World的編輯Amby Burfoot所分享,後來引起廣泛討論,也衍生出細節各自不同的其他微調訓練方式。




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2-3 刻意進行的跑步姿勢練習

當我們從在嬰兒床平躺著、學會了翻身、學會爬行,逐漸能扶著東西試著站立到步行,一直到邁步向前,進而開始奔跑。跑步其實是一個自然而然就會做的事。

只是,當年紀越來越大,跑步不見得就會成為你一直想做的事。尤其是本來就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有一天熱血上湧決定要去跑步了,反而會覺得咦奇怪怎麼跑都卡卡的,好不舒服喔!然後就放棄,買包鹹酥雞回家追劇看小說,喔YA!)

常常在大學操場跑步的我,會遇到充滿青春熱血的校隊小鮮肉們也在做著訓練。那個充滿著彈性的、青春的、躍動著的步伐,常常會讓中年大叔我不由自主地羨慕了起來。(更不用說那個在練競走race walking的男生啊,有個小蠻腰、屁股用力地夾緊、扭啊扭扭啊扭的,會令人止不住多偷看他兩眼的衝動…)


回想自己在看書學跑步的階段,讀過各家教導跑步的理論,才知道世界上竟然可以有這麼多的學派,什麼姿勢跑法、氣功跑法、鐘擺跑法之類的……各自都有一套紮實的立論基礎。(朋友說我有一套專屬的芒果跑法,其實就是腳夾不緊的外八跑而已,在這裡不列入討論…)



身為一個市民跑者,在揣摩過這些跑法之後,發現不管怎麼跑,追求的事情都是差不多的:

節省更多的力氣、用更好的效率、跑得更好更久更健康。

今天我們身為一個市民跑者,如果想要在可能的限度內找出一個相對好的跑法,我會給出這樣的建議:

讓重力帶著你往前

試著挺直身體站著,再微微地往前傾。為了怕接下來會直接撲倒趴在地上然後被嘲笑,所以你一定會自然地往前跨出一步,這就是基礎中的基礎。

把場景切換到跑道上,身體一直保持前傾,你的步伐就會被重力給帶著,一步、一步的跨出去,然後就跑起來了。

前傾的角度越大,每踏出一步的距離就會越大,速度當然也就會越快。(溫馨小提醒,這個前傾的角度拿量角來看的話其實只有一點點,千萬別做個四十五度角啊,真的會跌倒的…)

在跑步的過程中,刻意地要求自己的身體軀幹一直保持在一個直線的狀態,也就是不要駝背、不要挺出肚子。(在「姿勢跑法」的理論中,稱為「關鍵跑姿」)


(由東區彭于晏親身示範)

一開始建議用比較小的步伐做這個練習。

每分鐘踏出去的步數(俗稱步頻step per minute,簡寫為SPM,用英文寫是不是就覺得好像很專業的樣子)可能會落在180步到200步之間。

怎麼確認步頻是多少?可以參考經濟型心率測量的方法,以10秒為間隔,算出踏出去的步數然後再乘以6就是了。另外一種方式,也有人會拿著手機,利用節拍器APP訂出一個頻率,用滴答滴答的聲音協助自己對照著邊聽邊跑,當然也是可以的。

等到身體逐漸適應之後,你會慢慢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頻,那是一個不用刻意維持就能達到的,舒服的、自然的狀態,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答案。

剛開始跑步,可能是因為腳比較短,我選擇的步頻比較快、步伐比較小。有次學校舉辦運動會,我下場跑了教師組的大隊接力,用這種方式跑100公尺還被學生笑,說很像卡通動畫的人在跑步,咕嘰咕嘰地好可愛,哼!

(曾經做過為期一個禮拜的測試,確認目前步頻維持在176 bpm

跑步不是只有腳步要注意而已,還有一個容易被市民跑者忽略的重點:擺臂的方式。

看過人家跑100公尺嗎?短跑選手在跑步的時候,擺臂弧度會非常的大,俗稱為手刀式跑法。不只是前傾角度比慢跑大,他們必需用力地擺動手臂,才能進一步加大步伐。


除了短跑競賽跟動漫畫,你通常不會看到一個跑馬拉松的人從頭到尾都這樣手刀跑,也太累人了。(終點線前的衝刺另當別論,那是生死之爭,這個時候什麼招式都要拿出來用)

我們只是想維持一個可以跑比較久的狀態,有一個好的擺臂會讓我們跨出去的步伐更加有效率也更加省力。

大概是這樣進行的:

1. 盡量放鬆你的肩膀。(感覺無法放鬆一直很緊繃請洽復健按摩師謝謝)

2. 讓手肘的彎曲角度自然地保持在90到120度之間的狀態。

3. 以直線的方式前後擺動。

4. 往前擺動時,拳頭不高過胸口。往後擺動的時候,拳頭不低於屁股。

嗯,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意思。

其實跟練習讓重力帶著你往前跑一樣,擺臂應該是一個自然而然、不刻意為之的動作。當進行的是比較累的訓練,因為必須非常用力才能跑出設定的速度,在呼吸與肌力都處於辛苦的狀態,通常擺臂的動作會第一個走樣。有的人會不自覺縮緊手臂,有的人則是完全放棄擺動。

讓重心與擺臂帶出你的步伐,這是市民跑者在邁入越跑越輕鬆的領域中,關於跑步姿勢的基本原則。

你有看過馬拉松比賽的轉播嗎?那些菁英選手的跑姿真的都非常的好看,併列成一個群體跑步的時候,他們的跑步姿勢、步伐與步頻,就呈現一個非常和諧又好看的狀態。

在基礎還不夠完備之前,我會希望你在每次跑步的時候都能刻意地提醒自己,刻意地進行練習。

不過就像練武功一樣,等到祕笈上的招式練得差不多了,在不違反基礎原則的情況之下,接下來你就會融會貫通,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小小特色。

像是我的好兄弟大鳥bigbird,手指跑著跑著很自然地就會變成這樣,擁有自成一派的鳥爪神功。


像我這麼man又渾身帶著男子氣概的跑者,跑著跑著手指也會無意識地翹了起來然後就帶有一個反差萌的不舒服感。


有個人特色很好啊,我覺得OK的!






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2-2 慢慢來,比較快。

我是一個怪怪的跑者,嗯,在一般世俗的眼光中啦。

跑步的時候我喜歡穿那種超短的、沒什麼布料的飄飄褲,天氣熱的時候再搭配打赤膊的一個動作。

有次晨跑經過幾個早起散步的阿婆旁邊:

「唉唷~~ 那欸穿一條游泳褲就來運動啦,甘那某穿褲咧~~~!」

我頭也不回地繼續往前奔馳而去,因為我沒有勇氣看看她們是不是正羞紅著臉…

還有,我跑步的時候喜歡找人聊天或唱歌。


(邊跑步邊唱歌的先行者們)

如果是自己一個人,聊天當然就是變成自言自語。

有時候會小聲跟自己做個內心小劇場的對話,有時候是跟自己吵架。話題大概是你這個大北七幹嘛在這裡找罪受為什麼不在家裡躺著追劇吃洋芋片,吼唷你不要吵啦你很沒有用耶之類的。

唱歌的話算是讓自己比較不無聊的方式,問題也不大。因為我沒有拿藍芽麥克風跑步的習慣,所以不怕吵到人。

說到這個,倒是有一次,在晚上八點沒有燈光的操場,只有我和另外一個不認識的男生。在距離半個操場遠的地方,就能聽到他高亢的歌聲: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破音)OH NO~~~(再破音)*」

天啊,這是用盡生命力唱出來的聲音吧?為什麼帶著一點像是失戀又有一點憤怒的哀傷與悲戚呢?一直到我完成訓練要離開了,他還在繼續地繞圈,一直重複這首歌,以及這個心情……要不是不想沾到他身上的汗水(也可能是口水),應該去拍拍他的肩膀給他一些安慰的。

因為本身沒什麼朋友(現在還是,怎樣,哼!),第一次有機會認識跑友、一起跑步,我就開心地把自言自語模式切換成找人強迫陪聊天模式了: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如果你要跟別人說那你千萬不要跟別人說是我跟你說不要跟別人說的…」

「If you don't know what I know, I would let you know what I know, so you can know what I know... 」

等大家習慣之後,當然聊天的內容也就相對地豐富多了。聊家人、聊八卦、聊訓練或是互相吐嘈互相詐騙,其實真的很好玩,不知不覺中就把那天的目標里程給跑完了。

很多人會有一個錯覺,認為只要是跑步訓練,就一定是那種跑到要吐要吐臉色發白,或是一定要狂衝猛撞,這樣才是盡了力才會進步、才會效果。


(示範何謂筋疲力盡)

是啦,一套完整的訓練計畫,裡面是會包含各種不同的內容的,想要臉色發白真的不怕沒機會,後面會跟你提到。只是,無論是選手或是市民跑者,我們大部份的訓練時間其實都建議是花在「輕鬆跑」上面。(是真的輕鬆跑,不是詐騙的那種輕鬆跑)

如何定義一次的跑步是不是輕鬆跑,有一種比較科學的計算方式

最大心率(HRmax)的65% ~ 80%

除了配速(pace)之外,另一個監控訓練狀能的重要指標就是心率(每分鐘的心跳數)了,後面我們要更仔細地談訓練方法的時候,它會是決定我們應該跑多快的關鍵數據。

心率也可以用來衡量你運動時的體能狀況。身體太疲勞或是訓練日程中間的休息不足時,一跑步心跳就會以直線飆高的趨勢呈現給你看;相反的在訓練時如果能長期保持較低的心跳,不只是顯示你的體能狀況變得更好了,也代表你可以用這種速度跑得更久、更遠。

測量心率有幾種方式,比較經濟可以選擇以手指按壓手腕脈搏,計算為期10秒的心跳數再乘以6,就是每分鐘的心率。只是它的操作不便,很難一邊跑的時候一邊數出正確的數字。或者,現在的GPS運動錶也開始會搭配心率測量功能,跑完步後可以同時為你計錄下配速與心率增減的數據。



那麼,所謂的最大心率(HRmax)是什麼呢?那是你在最最最激烈的運動狀態下,能夠達到的最大每分鐘心跳數。如果你真的很在乎數據的精確,那應該要找個良辰吉時來測測看,但是,根據我少數的經驗,我不太建議初學者做這個測試。

因為實在是太痛苦了,真心不騙。

以在400公尺操場操作為例,測量最大心率的方式大致是:

先慢慢跑兩圈當做熱身 → 認真跑兩圈(第1回合) → 慢跑一圈 → 更認真地跑兩圈(第2回合)→ 慢跑一圈 → 更更認真地跑兩圈(第3回合)…

也就是說,你要口氣跑完800公尺,然後中間不能躺在地上休息或是走路,只能允許你慢慢地再跑個400公尺,就要再用比上一回合更快一點的速度再跑800公尺,直到你壓榨出全部的力氣,快到不能再快,感覺天國就在眼前不遠處了為止,大概需要5到6回合左右。

依據計錄結果,應該可以找到一個最高點,那個數字就是你的最大心率(HRmax)。如何,是不是有夠噁心的?喜不喜歡?

接下來算個數學。

我的最大心率數值191,乘以60%到80%就是在115到153之間。只要跑步時的心跳沒有高過這個範圍,就代表我這次進行的是「有氧區間」運動。(比115還低的話呢?那就叫做「沒有訓練效果」運動)




不只是跑步,只要是進行有氧區間運動達20分鐘以上,就可以讓我們的身體以比較高的效率去燃燒脂肪,對於想減肥的人是很重要的。跑者大部份的訓練時間都應該進行有氧區間的練跑,它是幫我們的體能與肌肉強度打下耐力基礎的重要過程。

如果你沒有可以隨時測量心率的設備,有一種衡量的方式就是說話或唱歌。

保持在一個你可以跟別人對談或唱歌的狀態,要感到微微地喘但是又不至於不舒服到說不出話、唱不出詞兒來,這個時候心率大概就會落在有氧區間的數字範圍內。

綜合前一篇提到的配速跑,你可以幫自己先訂下一個相對輕鬆的第一週配速目標,一邊提升每次訓練的速度,也一邊練習邊跑邊唱歌吧!

溫馨小提醒,跑有氧區間的感覺,通常會比你平常正常的速度更慢一點,許多跑者不見得有耐心去做這種練習,因為它真、的、很、無、聊,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

如果你有朋友(表示羨慕),推薦你找很多人一起跑,時間會過得比較快一些,如果你沒有朋友(拍拍,我懂,真的),戴個耳機聽個音樂吧,至少唱起歌來會覺得有伴奏,感覺會愉悅一點喔!


註:香港搖滾樂團Beyond的代表作之一「海闊天空」的歌詞。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2-1 今天,你要跑幾分速?

為了讓自己跑得更快、更遠、更好,我買過各種教你如何跑步的書、看過許多教你如何跑步的影片,知道誰很會跑步我就會希望他可以教我如何跑步。


跟吃東西其實很像。吸收進來的東西,還需要經過消化才會成為身體的養份,錯誤的跟不需要的部份呢,嗯,當然就是變成大便把它給排掉,留在身體裡面太久是會生病的。(能想得出這麼髒的比喻,也是佩服我自己啦)

大概談過了跑步的故事,接下來我想跟你聊聊關於訓練的兩三事。當然啦,我相信超級強者們會選擇更專業的書來看。由我會希望在這裡盡可能地用容易理解的方式來書寫,以一個普通市民跑者都能理解跟做到的角度,讓你知道跑步的進步,是可以被預期與期待的。

開始講正經的事之文字分隔線

跑者之間一但聊起天來,身邊會自然地出現生人勿近的空氣結界。

那種感覺大概像是一群男人聊當兵、宅宅聊二次元、女孩們聊百貨公司周年慶,沒有參與這個世界的人,一旦聽不懂那些天花亂墜的術語,要嘛會問你們可不可以講中文,不然就是乾脆離開、主動結束這個話題。

對於跑者來說呢,最常掛在嘴邊的術語就是「步速(pace)」了。

以下舉個情景為例:

A:「最近身體不舒服,都沒練,今天輕鬆跑好了。」

B:「太好了,今天終於不會太累,每次跟你跑都被你操爆…」

A:「我想大概pace抓4分半就好了吧!」

B:「我哩咧……」

或是:

A:「我昨天沒睡飽,腳傷也沒好,今天比賽又是山路,跑差了。」

B:「我也是啊,路上上下下的,均速才6分多我都覺得很想死…啊那你最後跑多少?」

A:「4分速,總排第二。」

嗯,暫且忍下想揍那個A的衝動,你知道跑者界就是充滿著詐騙集團的一種奇怪地方的啊!不生氣、不生氣…

步速(pace)是衡量跑步狀態、規劃訓練內容最重要的數據。

正常來說我們會用一小時前進多少公里(km/hr)來計算行車的速度。但是步速剛好相反,顯示的是跑完一公里所花掉的時間。(就是一個倒ㄉㄠˇ數ㄕㄨˋ的概念)

數學計算時間,如果一個人跑步的速度是 12 km/hr,剛好每一公里用5分鐘就可以跑完。這樣的話我們會說你跑的是5分速。




以此類推,時速15 km/hr 是4分速,10 km/hr 則是6分速。

以市民的表現水準來看,走路步行大約是12分速,快走則可以有機會達到10分速。真正開始有跑起來的感覺,8分速到6分速之間算是正常等級,能跑到5分速就會開始覺得你好像蠻快的,4分速叫高手,3分速是變態。(在這裡不去計算100公尺全力衝刺的速度狀況)

一開始跑步的時候,7分半的pace,我只能跑完兩圈共800公尺的操場就宣告陣亡。第一次跑進6分速的那天(就是平均數值低於6分的意思),還拍照打卡上傳臉書大肆宣揚覺得我自己好厲害。

隨著訓練的進行,漸漸地我可以看見5分速在跟我招手了,我一步一步地縮短了我的平均pace time。後來,我可以用4分50秒的平均步速跑完全馬、4分20秒的步速跑完半馬、4分速的步速跑完5公里計時賽。

一個跑步小弱弱,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擁有一個能為你計算步速的設備。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已經有導航功能了,只要它可以接收GPS訊號,你就能透過不同的運動APP,計錄你跑步的過程,轉化成各種的數據結果。(這些APP的選擇很多無法逐一列舉,常見的有strava、runkeeper或是馬拉松世界等,可以選擇一個喜歡的來用)



跑越久,身上的東西越少。

跟打籃球有點像,等到你的經驗值越高,你就會慢慢地從全身都是貴貴打扮的裝備組蛻變,成為一個外表樸實無華卻武功內斂的球場大叔…嗯不對,球場高手。

跑步也會這樣。一開始我會為了固定手機在身上而買個臂套,還會穿戴水壺腰帶才不怕口渴、套上壓縮腿套以防小腿抽筋、戴耳機可以聽音樂、當然要有帽子避免太陽曬。

慢慢地,不太長的路程就不帶水壺或是放在定點,跑回來經過的時候拿起來喝一口就好;除非是高溫超級大太陽,帽子也不想戴了;身上穿的從排汗衫變成背心然後喜歡直接脫上衣就上陣(唉額有礙觀瞻不要臉);褲子的長度越來越短,最喜歡穿的是沒什麼布料的飄飄褲;重量最重的手機更不會想要一起帶出門了,改用GPS運動手錶來代替。



近幾年來GPS運動手錶的發展日新月異,價格已經算是人人都能買得起,功能也都可以對得起售價的區間,足以符合不同階段的跑者需求。

GPS訊號因為容易受到地形或建築物的干擾,接收訊號的天線如果不夠穩定,偵測出來的跑步軌跡就會失準,當然換算出來的pace也就會有少許的誤差。比起手機,運動手錶能更有效且精準地為你記錄數據,如果你願意長期投入跑步的行列,我真的推薦你擁有一支。(廠商需要業配請左轉作者資訊跟我聯絡謝謝)



萬事具備,請你記得,今後每次跑完步,都要養成觀看記錄的習慣。

在休息的時候,拿起你的設備,檢視這次的練習成果。如果剛剛跑步的時候覺得累,看看平均的pace是多少?今天覺得身體狀態不錯,好像步伐輕快了一點,那最後的平均pace又是多少?

一開始請這樣練習,將自己跑步的身體狀態(所謂的體感)與pace對照,每次的訓練都要以最後的數據作為檢核的第一個標準。

下一步,我推薦你進行「配速跑」的練習。

在這裡先假設你每一個禮拜都可以堅持跑步三天以上。(嗯,333原則這個你知道吧?)

如果你目前大部份跑步的步速數據平均是6分半,第一個禮拜就先以它為目標。依據333原則,半個小時之後的平均pace應該就要落在6分30秒上下。

下一週,請把目標pace縮短10秒,這個禮拜的三次練習,目標pace就是平均6分20秒。

以這樣的步調,每週縮短10秒的pace,兩個月之後你就有能力跑到5分速了呢!

每公里的pace縮短10秒,這個概念就是每100公尺要縮短一秒的時間。每一個禮拜的進步目標就是要求自己在每一個100公尺都多跨出一步。它不會是一個太誇張或是太困難的目標,看起來甚至會覺得蛤…就這樣喔?

是的,其實只要付出時間慢慢累積,你就可以換取明顯可見的進步!

進行配速跑練習的時候有個重點,請試著要求自己要以「穩定」的速度前進。

也就是說希望你不要跑得忽快忽慢,為自己培養一個配速的體感,這對於之後其他形式的訓練都是重要的基礎。

初期的練習,你可以每200公尺拿起手機或手錶看一下目前的pace數據是多少,過快或過慢的時候就調整一下步伐。然後改成每400公尺看一次、每600公尺看一次、每一公里看一次…

目標是,可以中途不特別去看數據、調整速度,最後就可以跑出一個每公里pace幾乎都相同的結果。


(配速跑練習的最後兩公里,做一個加速的動作)

我喜歡自稱為「人肉GPS」,因為我的訓練過程中,配速跑是我最主要的練習內容。我花了大把的功夫去練配速體感,所以只要不超過我的能力範圍(就是不可以提出叫我配3分速之類的過份要求),我就可以用事先設定好的pace跑完事先設定好的距離。

因為有了這個能力,後來我還因此可以用配速員(pacer)的角色陪伴跑友進行訓練,或是在比賽中協助選手跑出目標成績。

(路跑賽事如果大會配置了pacer服務,依據被賦予的不同任務目標時間,身上會配掛標示好的氣球,方便選手辨認以及跟隨)


習慣記錄數據並與它共處,並試著做配速跑的練習,是我推薦給你的第一課。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1-7 充滿轉折與遺憾的那226公里

跟馬拉松性質最接近的賽事,應該就是鐵人三項了吧。

按照順序進行游泳、自行車以及跑步三種運動,先游1.5公里、再騎車40公里最後跑完10公里,這樣就完成了一次標準的51.5公里鐵人三項



性質差不多,都是一直在前進的,曾經被我認為是世界上排行前三名最無聊的運動,竟然有人想到要把它全部合併在一起。「這個下去一定鐵腿、鐵手、鐵屁股的啦!」以前那個不想運動的自己,理所當然地會用這種態度看待這種活動。

超過標準馬拉松距離的比賽稱為超級馬拉松,同樣的也就有所謂超級鐵人賽的存在。乘以二變成的113公里是半程超鐵。再乘以二的226公里超級鐵人就是市民選手們心目中的比賽聖殿了。

一般來說,玩過三鐵的選手會希望一輩子至少完成過一次226,就像是騎腳踏車的希望至少騎過一日雙塔或是騎上武嶺之類的。對於我這個抗拒游泳練習的「前」游泳隊員來說,想要在226超鐵完賽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卻讓我知道原來其實有另外一種參加的方式。

是的,為了怕剛好有三個人分別不會游泳、沒錢買車然後痛恨跑步卻同時擁有三鐵夢,因此「三鐵接力」這種賽制也就很合理地橫空出世了。

「真是太適合我了呢!」不只找到了226超級鐵人賽的解套方案,我甚至還看到了凸台就隱約在前面等著我。

因為我有兩個神人等級的好朋友。第一個是以前游泳隊的同學蔡正億,現在還是一個不只會教還會親自下水教學以及自我訓練的游泳教練;第二個朋友被大家戲稱為單車界的戰神小吳,只要一踩踏板就會不受控制地往前噴發,拉都拉不住。

我們鎖定了目標賽事,查詢了以前的選手成績紀錄,然後再對照我們這三人的運動表現。在精密的計算之下,想要在226超級鐵人接力賽奪下冠軍,除非遇到怪物等級的對手來組隊,否則應該是手到擒來、萬無一失的事!

於是,三個人在桃園斬完雞頭燒完黃紙三結完義後(其實只有要不要一起喔好啊沒在怕的這樣一個嘴炮過程而已),我們為這個隊伍取了一個很威的隊名:

「牠們看起來色色的」

(你想想喔,如果我們真的上了凸台,主持人會拿起麥克風這樣說:「那麼,今天第一名的隊伍…牠們看起色~色~的~~~」你有沒有不由自主地嘴色上揚?這隊名是不是真的太棒了?)


在完成報名後,繳完貴森森的報名費後,我們訂下了各自的計畫,也分頭努力地執行著訓練。這段期間,我們的實力也一直以穩健的步伐在增長著,原本就信心滿滿的冠軍計劃,看來更是十拿九穩的事了。

眼看著比賽只剩下兩個月而已,我竟然在回家的路上被一部闖紅燈的轎車給狠狠地撞擊,機車的車頭全毀,被拋飛落地的我,在大雨滂沱的路面看著天空,我知道,沒有了,我們將無法參加今年的賽事。

右膝側邊韌帶受損,光是恢復能跑步的狀態就用掉了三個月。後遺症也是一定有的,左右落地的比例改變了,跑步的姿勢變得不協調。韌帶對於耐力的承受程度都受到很大的影響,變得容易疲勞與疼痛,在不同的部位也出現了代償作用,讓我一直浮現各種大小不同的運動傷害。即使到今天為止它仍然沒有完全地痊癒,讓我深受其苦。

但是時間不會等我重新恢復最佳的狀態,第二年的賽事在九個月後一樣要照常登場。

兩位伙伴還是維持著高檔的訓練表現,我們約定好要再戰一次。三個色色的人裡面,唯一沒有把握的,好像只有我而已。

接下來一樣把時間快轉到比賽日,這樣就可以不負責任地跳過落落長的篇幅。

換算我的接棒時間大約是中午12點,我在民宿睡了個飽再悠哉地前往會場的接力區等待。聽第一棒蔡教練的家人說,開賽後他是第一個上岸的台灣選手,只輸給幾個外國人而已,好威!只是因為他的外型有點(真的只有一點)胖胖的,還差點被大會裁判誤以為少游了距離不然怎麼可能這麼快,真的是有夠過份的啦不可以這樣以貌取人!

自行車出發了,隊友小吳在這長達180公里的路程,不意外地用燃燒著生命的方式口吐白沫地前進著。出了起點就像一條放出去的瘋狗,我一直對他的表現有無比的信心與放心。

接力的進行方式是這樣的,自行車回到會場之後,要在被稱為轉換區的停車場將車停妥,然後還得要再往外小跑一段路才會抵達規定的接力區位置。看著已經脫力的小吳顛顛倒倒地從遠處朝我跑來,交出計時晶片後直接脫力倒在地上抽搐,還被裁判說不好意思請不要躺在這裡影響其他選手喔,只差沒出腳把他踢到路邊去。

「真是有夠沒人性…沒關係,放心吧!我會帶著你們的意志回來的!(握拳)」

就這樣,我以第一名的領先姿態率先起跑了。

即使是並未擁有百分之百的完美狀態,以目前我們與第二名的差距,接下來只要穩穩地把這42公里跑完,我們就能順利拿下冠軍。

一路上,我用異常小心的步伐在前進著,細數著我與終點的距離。

當路線進入活水湖公園,前我前方迎來一個T字型的叉路口。負責指揮的工作人員看到我,比了一個向右的手勢,隨口向他道了個謝我就跟著指示往右邊奔馳而去。

一邊跑著,追趕上越來越多參加113半程超鐵的選手。嗯,我好像看到就在不遠處的終點了!但是…嗯?奇怪,為什麼我GPS錶顯示的距離告訴我目前只跑了30公里?

一陣寒意突然湧上來,我,好像跑錯路了!

緊急搜尋了一下腦海中的記憶,沒錯,就是剛剛那個該死的叉路口!正確的跑法應該是左轉再回到公園的園區,在裡頭多繞一圈10公里的路以後,才能在這裡右轉往終點前進的啊!

完蛋了,當我發現這件事時,我已經多往前跑了8公里的路。就算現在馬上折回,總計多出16公里的距離,不只會讓我們失去冠軍,就連前三名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氣急敗壞,我攔截到一位正在巡視賽道的工作人員,要求他緊急用電話聯繫大會的裁判長尋求解決方法。因為沒人預料到會有這種事情的發生,就算是裁判長一時之間也給不出立即的應變措施。

我在原地一等待就是二十分鐘過去。第一次這麼地氣自己,我用力地踢著路邊的碎石、用力地摔下頭上的帽子,我感到無比的憤怒、無力又痛恨自己的束手無策。

終於,有工作人員表示要騎車引導我往回頭跑到叉路口,再朝正確的賽道前進。那多出來的這16公里呢?我沒能再待在那裡思考了,我只能拔腿往前跑,因為我知道現在沒有人能夠給我答案。

因為停等的時間長達二十分鐘,身體早已失去已經熱好的狀態,在情緒與體力都受到影響的情況下,當終於跑滿42.195公里時,已經花掉比預期中多出半個小時的時間。

我在路旁停下了腳步,按下了GPS錶的停止鍵,一邊保存了剛剛的軌跡記錄,一邊請求另一位大會人員騎著車送我回到會場。

在終點拱門不遠處我提早下了車,還是要通過它的,我沒能在這個時候笑出來,只能先用這個儀式代表我完成了今天的比賽。當然,另一個隊伍早已經接受了加油群眾的歡呼,以第一名的姿態回來了。

默默無語,我朝著裁判長的方向緩步前進,兩位隊友收到我的消息也正在那裡等著我。

接下來是與權益相關的抗議了。就算我是因為遵從了工作人員的錯誤指揮才跑錯路,大會原本堅持的是失格判定(成績直接不算),最後的妥協還是宣告我們與冠軍無緣,以我提供的GPS軌跡記錄時間為基準,讓我們只能與另一個隊伍並列亞軍。

頒獎典禮,我們站上了舞台,看著別人高舉著原本屬於我們的冠軍盃朝台下歡呼著,心裡頭湧上好多好多的不甘心,但是又有什麼用?



總之,這場接力賽事算是結束了,我們也將回家繼續過日子。

只是過了幾天,我們接到大會傳來的消息,除了告知會補足我們三人份的亞軍獎座與禮物之外,還要再送給我們明年的免費參賽權

蝦米???

我咧,又要再去一次到底有沒有這麼愛這個比賽啊????不過冷靜,想想,這次我們有更足夠的時間準備,可以讓這支隊伍的實力更加堅強,代表下一次的奪冠把握應該會再上升不只一個檔次。

幾乎是毫不猶豫(有的話應該也只有一下下),我們決定要再度挑戰一次,然後新的隊名也就順便取好了。

「牠們看起來還是色色的」


只是,這支隊伍的高昂戰意終究抵不過命運的捉弄。

在一次的自行車訓練中,小吳因為來不及閃避前方未打方向燈就急轉彎的轎車,整個連人帶車衝撞了上去,被醫生宣判的嚴重傷勢與後遺症,讓這個隊伍的226超鐵故事在這個地方劃下了重重的句點。

還要再戰?沒有了,這次真的沒有了。

為期三年的超級鐵人大冒險,用這種方式結束,說會不遺憾嗎?怎麼可能。但是,再多的遺憾也不會改變任何的狀態。

我學到了一個深刻的課題。原來,就算你覺得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生命總是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告訴你,其實事情都會出現轉折的。有可能帶著你走向更好的方向,也有可能讓你無法抵抗,徒然留下嘆息的力氣而已。

我進入了跑步的世界,在裡面得到了以為自己不可能擁有的成就感,卻也出現了太多的挫折與挫敗。在我擁有因為跑步得到的快樂時,與我相伴的還有數不盡的痛苦與辛酸。

我不想藉著這本書為你編織根本就不會存在的完美夢境,我只想告訴你,因為我對於我的弱小擁有自知之明,所以我得付出更多的精神,規劃我的訓練、執行我的課表。憑著那一鼓傻勁,然後就可以成為一個比一般人還要快(以及帥)的跑者。

因為我對於跑步的所有付出,每一次當我聊起我的跑步故事,我都可以挺起胸膛地告訴聽眾,我一直沒有愧對那個想要再進步一些的自己。

連我都可以,你一定也可以。關於跑步,這是我想說的事。


1-6 永遠都有人比你更強,那你在追求什麼?

從小我就不是個擅長運動的人。

小學一年級的全校運動會,只跑60公尺。一鳴槍我就咕咚一聲撲倒在跑道上,然後一路哭著跑到終點。

不愛吃東西、瘦巴巴的我,協調性不好,跟任何的運動都是絕緣體,只有電動玩具才是我的最愛。(原來宅宅才是我的歸宿)

小學畢業的辣個暑假,家人幫我報名了游泳班,試圖讓我不要再當個連打水仗都會投降哭泣求繞的旱鴨子。

說也奇怪,繳錢的時候怎麼都學不會,就在自己去游泳池泡水的某個下午,無師自通地就領悟了自由式的單邊換氣是如何進行的。

膽小如鼠的我,試著慢慢地在池邊體會著徐徐前進的感覺。突然,有一個和藹(?)的叔叔叫住了我。

「同學~~你是念哪裡的呀?」

「我準備要念○○國中!」

「這樣呀,那你要不要來加入游泳隊?」

嗯?那是什麼東西?腦袋打結沒想太多的我,竟然就答應了:

「喔好!」

「這樣呀,那明天下午三點半在這裡集合喔~~」

於是,第二天我莫名其妙地站在隊伍裡面,聽那個原來是教練的叔叔下達了莫名其妙的第一個指令:

「今天呢,是暑假集訓的第一天,我想就輕鬆一點好了,游完3000公尺大家就可以回家了!」

什麼鬼啦…中間的過程太噁心我不敢再仔細回想,只記得那天回家爬樓梯的時候真的是用「爬」的方式才能移動…

那時學校的游泳隊算是剛成立,隊員不只是我的學校,還有鄰近的小學與高中生,其實人數並不算多。從來沒運動經驗的我只能掙扎著在裡面求生,沒能拿到什麼可以看的成績。

有一次的縣運比賽,所有人都到終點了我還在一半的地方,得到全場觀眾起立為我加油,成為目光焦點真是令人感到無比榮幸又無比羞恥。

為什麼不乾脆退出就好?

有可能是膽小所以不敢跟其實兇巴巴的教練提,也有可能是至少我終於可以有一種跟別人不一樣、稍微厲害一點的運動項目,總之,我在游泳隊裡度過了國中三年的時光,有夠辛苦、有夠痛苦。



畢業後我因此罹患了游泳抗拒症候群,再也無法真心喜歡這個運動,只留下了那時被改變的體質,成為一個大食量、低運動量的胖胖人。

當老師之後,曾經嘗試著跟同事們打球以增進職場情誼,想當然而地也是沒一種表現可以看的,當然也就習慣了人家把我當成弱咖在看待的待遇。

就算我開始跑步,跑了半馬、跑了全馬,情況並沒有隨即得到改變。

有次參加完比賽,成績令我非常滿意,我當然要得意地跟學生分享那喜悅的心情。

其實對馬拉松沒什麼概念的他們問:

「那老師你跑第幾名?」

「喔!第200名呢!」

「這樣啊………」(默默地飄走)

喂!什麼態度,全部有5000多人,我的名次排得算很前面了好嗎!

氣不過的我摸摸鼻子,這次我腦中浮現了的影子是那個被稱為「凸台」的玩意。

運動比賽的前三名會站在高低不一的木質台上接受頒獎,那造型就像個國字的凸一樣。而路跑比賽依據選手的完賽時間進行排名,進入設定的得獎名單內選手所站上的頒獎舞台,就是所謂的凸台*。



從來,我就只是能站在底下投以羨慕眼光的人,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彷彿永遠無法踏足的地方。

口亨!你們等著吧,總有一天,我也要站在上面,一定要!

喔?所以接下來的發展應該就是經歷過什麼刻骨銘心的過程然後終於得到第一名這樣的感人故事囉?

可惜,並沒有這種東西!記得第一次站上凸台,我獲得的是年齡分組第十六名,其實是主辦單位人太好一口氣頒了二十個名次我才不小心被擠進去的概念。(看我在那裡拍照、上傳臉書、得意洋洋的樣子,真正厲害的那些選手一定覺得這個人到底在幹嘛)




隨著時間過去,我買書、問人、排課表,用一個逼死自己的方式做自主的訓練,在一場接一場的比賽中試圖繼續推進自己的凸台名次。

但,我還是離頂尖非常非常的遠。

「你到底在追求什麼?」

永遠都會有人跑在我前面的,我用盡力氣才能拿到的,就像那一個第十六名的獎盃,也許根本不值得他們一顧。

是啊,我到底在幹嘛?單純跑快樂難道不行嗎?運動的初衷,不就只是為了健康嗎?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累到半死甚至全身是傷?

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上限,如果只是世界第一為目標,那所有運動項目的選手的苦練也都同樣不值一晒。但是,永遠都有一群人,為了各自不同的目標,投入訓練、追求屬於自己的卓越。

對我來說,我只是想給自己一個力所能及的目標,然後用盡全力去達到它而已。

為了站上凸台那一時的虛榮感,在比賽前的訓練必須經歷過長達好幾個月甚至以年為單位來計算。

每一次無視風雨、戰勝睡魔與疲倦踏上跑道,完成那一天的練習之後,我可以感受到心裡更踏實了一點。我會覺得,我好像又更進步了一點。



前往比賽起跑點的路上,就算心裡還是會忐忑不安,但是至少我不會覺得對不起自己這一陣子來的準備。就是因為我已經準備了這麼久,今天來這裡就是來驗收成果的,當我邁開了第一步之後,直到進入終點之前我都不希望留下遺憾。

我是用這種心情在面對跑步這件事情的。

我的強大並不來自於劃下了什麼樣驚人的成績記錄,而是我不願意在巨大的挑戰面前輕易示弱。在有生之年我永遠不會成為一個頂尖的選手,但是我會在跑步這件事情上,一直試圖往我的極限前進。

我想讓你知道的是,比起攤手放棄,你還有另外一種方式讓自己更好。

註:一般來說,台灣的路跑比賽會依照完賽時間,頒發前五到十名的選手稱為「總排名」的獎項。沒有列被入總排名的選手則會依據年齡級距再進分組,按報名人數或是大會規定再分別頒發「分組排名」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