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2-1 今天,你要跑幾分速?

為了讓自己跑得更快、更遠、更好,我買過各種教你如何跑步的書、看過許多教你如何跑步的影片,知道誰很會跑步我就會希望他可以教我如何跑步。


跟吃東西其實很像。吸收進來的東西,還需要經過消化才會成為身體的養份,錯誤的跟不需要的部份呢,嗯,當然就是變成大便把它給排掉,留在身體裡面太久是會生病的。(能想得出這麼髒的比喻,也是佩服我自己啦)

大概談過了跑步的故事,接下來我想跟你聊聊關於訓練的兩三事。當然啦,我相信超級強者們會選擇更專業的書來看。由我會希望在這裡盡可能地用容易理解的方式來書寫,以一個普通市民跑者都能理解跟做到的角度,讓你知道跑步的進步,是可以被預期與期待的。

開始講正經的事之文字分隔線

跑者之間一但聊起天來,身邊會自然地出現生人勿近的空氣結界。

那種感覺大概像是一群男人聊當兵、宅宅聊二次元、女孩們聊百貨公司周年慶,沒有參與這個世界的人,一旦聽不懂那些天花亂墜的術語,要嘛會問你們可不可以講中文,不然就是乾脆離開、主動結束這個話題。

對於跑者來說呢,最常掛在嘴邊的術語就是「步速(pace)」了。

以下舉個情景為例:

A:「最近身體不舒服,都沒練,今天輕鬆跑好了。」

B:「太好了,今天終於不會太累,每次跟你跑都被你操爆…」

A:「我想大概pace抓4分半就好了吧!」

B:「我哩咧……」

或是:

A:「我昨天沒睡飽,腳傷也沒好,今天比賽又是山路,跑差了。」

B:「我也是啊,路上上下下的,均速才6分多我都覺得很想死…啊那你最後跑多少?」

A:「4分速,總排第二。」

嗯,暫且忍下想揍那個A的衝動,你知道跑者界就是充滿著詐騙集團的一種奇怪地方的啊!不生氣、不生氣…

步速(pace)是衡量跑步狀態、規劃訓練內容最重要的數據。

正常來說我們會用一小時前進多少公里(km/hr)來計算行車的速度。但是步速剛好相反,顯示的是跑完一公里所花掉的時間。(就是一個倒ㄉㄠˇ數ㄕㄨˋ的概念)

數學計算時間,如果一個人跑步的速度是 12 km/hr,剛好每一公里用5分鐘就可以跑完。這樣的話我們會說你跑的是5分速。




以此類推,時速15 km/hr 是4分速,10 km/hr 則是6分速。

以市民的表現水準來看,走路步行大約是12分速,快走則可以有機會達到10分速。真正開始有跑起來的感覺,8分速到6分速之間算是正常等級,能跑到5分速就會開始覺得你好像蠻快的,4分速叫高手,3分速是變態。(在這裡不去計算100公尺全力衝刺的速度狀況)

一開始跑步的時候,7分半的pace,我只能跑完兩圈共800公尺的操場就宣告陣亡。第一次跑進6分速的那天(就是平均數值低於6分的意思),還拍照打卡上傳臉書大肆宣揚覺得我自己好厲害。

隨著訓練的進行,漸漸地我可以看見5分速在跟我招手了,我一步一步地縮短了我的平均pace time。後來,我可以用4分50秒的平均步速跑完全馬、4分20秒的步速跑完半馬、4分速的步速跑完5公里計時賽。

一個跑步小弱弱,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擁有一個能為你計算步速的設備。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已經有導航功能了,只要它可以接收GPS訊號,你就能透過不同的運動APP,計錄你跑步的過程,轉化成各種的數據結果。(這些APP的選擇很多無法逐一列舉,常見的有strava、runkeeper或是馬拉松世界等,可以選擇一個喜歡的來用)



跑越久,身上的東西越少。

跟打籃球有點像,等到你的經驗值越高,你就會慢慢地從全身都是貴貴打扮的裝備組蛻變,成為一個外表樸實無華卻武功內斂的球場大叔…嗯不對,球場高手。

跑步也會這樣。一開始我會為了固定手機在身上而買個臂套,還會穿戴水壺腰帶才不怕口渴、套上壓縮腿套以防小腿抽筋、戴耳機可以聽音樂、當然要有帽子避免太陽曬。

慢慢地,不太長的路程就不帶水壺或是放在定點,跑回來經過的時候拿起來喝一口就好;除非是高溫超級大太陽,帽子也不想戴了;身上穿的從排汗衫變成背心然後喜歡直接脫上衣就上陣(唉額有礙觀瞻不要臉);褲子的長度越來越短,最喜歡穿的是沒什麼布料的飄飄褲;重量最重的手機更不會想要一起帶出門了,改用GPS運動手錶來代替。



近幾年來GPS運動手錶的發展日新月異,價格已經算是人人都能買得起,功能也都可以對得起售價的區間,足以符合不同階段的跑者需求。

GPS訊號因為容易受到地形或建築物的干擾,接收訊號的天線如果不夠穩定,偵測出來的跑步軌跡就會失準,當然換算出來的pace也就會有少許的誤差。比起手機,運動手錶能更有效且精準地為你記錄數據,如果你願意長期投入跑步的行列,我真的推薦你擁有一支。(廠商需要業配請左轉作者資訊跟我聯絡謝謝)



萬事具備,請你記得,今後每次跑完步,都要養成觀看記錄的習慣。

在休息的時候,拿起你的設備,檢視這次的練習成果。如果剛剛跑步的時候覺得累,看看平均的pace是多少?今天覺得身體狀態不錯,好像步伐輕快了一點,那最後的平均pace又是多少?

一開始請這樣練習,將自己跑步的身體狀態(所謂的體感)與pace對照,每次的訓練都要以最後的數據作為檢核的第一個標準。

下一步,我推薦你進行「配速跑」的練習。

在這裡先假設你每一個禮拜都可以堅持跑步三天以上。(嗯,333原則這個你知道吧?)

如果你目前大部份跑步的步速數據平均是6分半,第一個禮拜就先以它為目標。依據333原則,半個小時之後的平均pace應該就要落在6分30秒上下。

下一週,請把目標pace縮短10秒,這個禮拜的三次練習,目標pace就是平均6分20秒。

以這樣的步調,每週縮短10秒的pace,兩個月之後你就有能力跑到5分速了呢!

每公里的pace縮短10秒,這個概念就是每100公尺要縮短一秒的時間。每一個禮拜的進步目標就是要求自己在每一個100公尺都多跨出一步。它不會是一個太誇張或是太困難的目標,看起來甚至會覺得蛤…就這樣喔?

是的,其實只要付出時間慢慢累積,你就可以換取明顯可見的進步!

進行配速跑練習的時候有個重點,請試著要求自己要以「穩定」的速度前進。

也就是說希望你不要跑得忽快忽慢,為自己培養一個配速的體感,這對於之後其他形式的訓練都是重要的基礎。

初期的練習,你可以每200公尺拿起手機或手錶看一下目前的pace數據是多少,過快或過慢的時候就調整一下步伐。然後改成每400公尺看一次、每600公尺看一次、每一公里看一次…

目標是,可以中途不特別去看數據、調整速度,最後就可以跑出一個每公里pace幾乎都相同的結果。


(配速跑練習的最後兩公里,做一個加速的動作)

我喜歡自稱為「人肉GPS」,因為我的訓練過程中,配速跑是我最主要的練習內容。我花了大把的功夫去練配速體感,所以只要不超過我的能力範圍(就是不可以提出叫我配3分速之類的過份要求),我就可以用事先設定好的pace跑完事先設定好的距離。

因為有了這個能力,後來我還因此可以用配速員(pacer)的角色陪伴跑友進行訓練,或是在比賽中協助選手跑出目標成績。

(路跑賽事如果大會配置了pacer服務,依據被賦予的不同任務目標時間,身上會配掛標示好的氣球,方便選手辨認以及跟隨)


習慣記錄數據並與它共處,並試著做配速跑的練習,是我推薦給你的第一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